一琴一鹤

更新时间:2023-12-24 20:13

一琴一鹤(拼音:yī qín yī hè)是一个成语,最早出自于元·脱脱《宋史·赵抃传》。

成语出处

元·脱脱《宋史·赵抃传》:“帝曰:‘闻卿匹马入蜀,以一琴一鹤自随,为政简易,亦称是乎!’”。

后世据此典故引申出成语“一琴一鹤”。

成语故事

北宋年间有个殿中侍御史叫赵抃,为官清廉正直,在朝中弹劾不避权势,京师人称“铁面御史”,没有人不怕他的。在赵抃少年时期,父亲就染病去世,家中境况更为窘迫,母子二人在族人帮助之下勉强度日。虽然穷困,但赵抃并末放弃学习,家中传下来的书籍是他最大的财富。他在二十六岁时考中进士,踏上仕途,最开始也是做小官。受家风熏陶,他疾恶如仇,同时又护善如亲,敢站出来仗义执言。在他的为官生涯中,屡屡救护百姓性命,从无粗暴镇压之事。

而当他入朝当了御史之后,面对那些贪赃枉法的官吏,就是另外一副面孔一铁面。如当时的宰相陈执中,仗着自己曾给皇帝当过老师,又是登基时的功臣,深受宠爱,身居高位,就有些飘飘然,对家人疏于管教,到后来便出现了家中奴婢不堪辱骂,接连自杀的情况。在自诩为文明高雅的宋代,这可是骇人听闻的犯罪,而且嫌犯还是当朝宰相的家人。

在其他官员面面相觑,不知如何是好时,赵抃毫不犹豫地站出来,向皇帝弹劾这个治家无方的宰相。起初皇帝有意包庇,并不理会,他就连连上书,半年之内连续弹劾十二次。皇帝还是不理,赵抃就带着所在部门的所有官吏一起弹劾,让皇帝下不了台,最终将陈执中罢职外贬。

后来赵抃被调去治理四川。当时官员调动,最麻烦的事情就是准备车马,转运官员和一家大小要用的各种东西。而赵抃入蜀,只带了一张琴、一只鹤、一匹马。除了马,琴和鹤都是家传之物,而这两者正是古代清廉之士的象征。

因为早就听闻蜀中贪腐成风,故而在成都附近渡江之时,他曾在江中起誓:“吾志如此江清白,虽万类混淆其中,不少浊也。”后来此江便以“青白江”命名,至今仍在成都奔流不息。赵抃调查后发现,蜀中贪腐之风与送礼泛滥有关,有的官员借此敛财。他自然是不会收礼的,更不会送什么礼,同时严格要求各级官吏,严禁送礼收礼。他还提倡节俭,抑制奢靡,改变官风的同时,也影响了民风。为了了解民情,他走遍了蜀地,许多偏远地区的百姓,还是第一次看到如此级别的官员前来查访,数年之后,蜀地大治,成为全国楷模。

赵抃随后调任,在他离去时,所带的东西还是那一张琴、一只鹤、一匹马。“一琴一鹤”的故事从此传遍天下。

成语寓意

赵抃携一琴一鹤赴成都的事迹得到仁宗、英宗、神宗等几代君主的赞赏,在古代文人士大夫中广受推崇,获一致好评。《宋史》等数十部古代文献对赵抃的事迹进行记载,给予了很高的评价。苏轼曾对赵抃的清白廉洁做了生动的刻画,在《题李伯时画赵景仁琴鹤图二首》之一中写道:“清献先生无一钱,故应琴鹤是家传。”而赵抃一琴一鹤的事迹,以个人的品德节操为后来人做出了榜样,无论何时何地,做人做事都应该做到清正廉明。

成语运用

成文用法

“一琴一鹤”原指宋朝赵抃去四川做官,随身携带的东西仅有一张琴和一只鹤;形容行装简少,也比喻为官清廉。联合式结构,含褒义;在句中一般作宾语、定语。

运用示例

宋·马廷鸾《陈垲除资政殿学士致仕制》:“蚤著廉能,今为宿齿,平生冰蘖,有一琴一鹤之风。”

宋·沈括《梦溪笔谈》卷九:“赵阅道为成都转运史,出行部内,唯携一琴一鹤,坐则看鹤鼓琴。”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