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

更新时间:2024-07-25 12:15

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The Institute of High Energy Physics of the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是中国从事高能物理研究、先进加速器物理与技术研究及开发利用、先进射线技术与应用的综合性研究基地。

历史沿革

1950年5月19日,成立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所,吴有训兼任所长,钱三强任副所长,所址在北京东皇城根甲42号。

1953年10月6日,中国科学院院务会议决定将近代物理所更名为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

1958年7月1日,更名为中国科学院原子能研究所,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中关村)为一部,在京郊房山坨里建立新的研究基地为二部。

1973年2月1日,根据原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二机械工业部、中国科学院《关于高能物理研究和高能加速器预制研究的报告》,在原子能研究所一部的基础上成立“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

1985年1月11日,中国科学院批准试行博士后研究制度。

1996年1月16日,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成立宇宙线与高能天体物理开放实验室。

2001年4月6日,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进入知识创新工程二期试点。

2015年3月,中国科学院粒子加速物理与技术重点实验室成立。

2022年4月,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获批成立“国家原子能机构核技术(核探测与核成像)研发中心”。

科研条件

人员编制

据2023年11月研究所官网数据,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共有职工1400余人,其中专业技术人员1200余人,包括中国科学院院士6人、中国工程院院士2人,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等领军人才及高层次研究骨干近百人,18人在国际科学组织和学术刊物中担任重要职务。

中国科学院院士(专职):李惕碚张宗烨、陈和生、柴之芳、王贻芳、赵宇亮唐孝威

中国工程院院士(专职):叶铭汉、陈森玉

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吕才典、常哲、张新民、沈肖雁、王建民、王贻芳、胡红波、邢志忠、高杰

科研部门

据2023年11月研究所官网数据,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建有2个国家重点实验室,1个卓越创新中心,3个中国科学院重点实验室,1个北京市重点实验室;下设7个研究单位,并在广东东莞设有分部。

国家重点实验室: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国家实验室、核探测与核电子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与中国科技大学共建)

中国科学院重点实验室:粒子天体物理重点实验室、纳米生物效应与安全重点实验室(与国家纳米中心共建)、粒子加速物理与技术重点实验室

北京市重点实验室:北京市射线成像技术与装备工程中心

所属研究单元:实验物理中心、加速器中心、粒子天体物理中心、理论物理研究室、多学科研究中心、计算中心、核技术应用研究中心

所属研究中心:高能物理前沿研究中心、中国科学院粒子物理前沿卓越创新中心、国家原子能机构核技术研发中心

所属地方研究部:济南研究部、东莞研究部

设施资源

据2023年11月研究所官网数据,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拥有一系列大科学装置,其中包括正在运行的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北京谱仪北京同步辐射装置、西藏羊八井国际宇宙线观测站、大亚湾中微子实验装置、硬X射线调制望远镜卫星、中国散裂中子源,正在建设的江门中微子实验装置、高海拔宇宙线观测站、阿里原初引力波探测实验、高能同步辐射光源等。正在规划、预研中的项目有增强型X射线时变与偏振空间天文台、空间高能宇宙辐射探测设施、未来大型环形正负电子对撞机等。

据2023年11月研究所官网数据,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图书馆馆舍面积2300平方米,纸版藏书14.5万余册,中外文纸质期刊1827余种(馆藏总种数及现刊种数95),各类数据库100余个,数字资源总计15亿余条;订有报纸24种。

合作交流

2023年7月6日,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与景德镇御窑博物院“战略合作协议”签约仪式在江西景德镇御窑博物院举行。

2023年9月1日,山东核电有限公司与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在京开展工作交流座谈并签署战略合作协议。

2023年10月12日,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与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签订了2024“品牌强国工程”公益传播服务项目合作备忘录。

荣誉表彰

2023年5月,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入选2023年科学家精神教育基地。

2023年12月,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高海拔宇宙线观测站(LHAASO)研究集体获得2023年度中国科学院杰出科技成就奖。

科研成就

科研成果

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发挥大科学装置集群、多学科交叉的综合优势,开展重大科学和前沿高技术探索,取得了一批高水平研究成果,引领带动中国相关领域研究进入世界前列,主要包括:τ轻子质量的精确测量;2-5GeV能区强子反应截面(R值)测量;发现带电类粲偶素Zc(3900);发现新的中微子振荡模式,精确测量中微子混合参数θ13;开展纳米安全性研究,发现含Gd金属富勒烯具有高效抑制肿瘤生长的功能,首次提出新型纳米药物的设计;发现宇宙线的各向异性分布,得到宇宙线和银河系共转的证据;获得古化石样品内部高分辨结构,破解古生物进化问题等。率先开展高能天体物理实验、高空科学气球平台建设,参与载人航天和月球探测工程重大专项,取得了多项重大成果。

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向社会开放北京同步辐射装置、慢正电子束流装置、试验束装置、工业CT等大型通用设施,为众多领域的基础研究和高技术研发提供公共平台。北京同步辐射装置每年向用户提供2000小时专用实验机时,可支撑中国国内外的100多个研究机构和大学的1000多名用户来进行500多个实验,有力支持了生命科学、材料化工、资源环境等领域的研究,取得了解析SARS病毒主蛋白酶及抑制剂结构、测定高等植物捕光膜蛋白复合物结构、发现砷剂治疗白血病的机制等一批高水平的实验成果。

2024年7月,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牵头的科研团队,通过分析极目空间望远镜和费米卫星的联合观测数据,在伽马暴中发现能量高达37兆电子伏的伽马射线谱线,且谱线的能量和光度均以幂律形式演化,这是迄今观测到的宇宙天体产生的能量最高、证据最确凿的谱线。这些发现为破解伽马暴及相对论性喷流产生之谜提供了全新的重要线索,是伽马暴观测研究的里程碑。相关研究成果以封面论文形式7月25日在《中国科学:物理学 力学 天文学》(英文版)期刊正式发表。

据2023年11月研究所官网数据,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从1978年至今,共获奖200余项,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和科技进步奖二等奖以上共22项,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工程、绕月工程(主要完成单位之一)获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大亚湾反应堆中微子实验发现的中微子振荡新模式”获国家自然科学一等奖。

学术期刊

《Chinese Physics C》(中国物理C)隶属于中国物理学会,是由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和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所联合主办的一份国际化英文学术期刊,集中刊登高能物理和核物理领域的进展和成果。内容涵盖粒子物理、核物理、天体物理和宇宙学及其相关领域的原创研究论文,快报及综述等,是中国高能物理和核物理领域的领军期刊之一。是SCI收录期刊,2021年影响因子为2.944,由英国物理学会出版社IOP Publishing出版。

《Radiation Detection Technology and Methods》(辐射探测技术与方法)是由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主办,斯普林格出版社(Springer)出版的全英文学术期刊,是核电子学与核探测技术分会会刊,主要栏目包括:Nuclear electronics,Detectors,Nuclear instruments and control,Nuclear imaging techniques,Nuclear monitoring techniques,Nuclear technology and public security,Computer technology applications in particle physics experiments,Particle Acceleration Technology,Astroparticle technology,Radiation protection,Synchrotron-radiation based techniques and methods等。

现代物理知识》杂志隶属于中国物理学会高能物理学会分会,由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主办,是中国物理学科的一份中、高级科普性期刊。该刊创刊于1976年,原名《高能物理》。1989年1月,更名为《现代物理知识》。设有物理知识、物理前沿、科技经纬、教学参考、中学园地、科学源流、科学随笔和科苑快讯等栏目。读者对象颇为广泛,有科学工作者、教育工作者、科学管理干部、研究生、大学生、中学生和其他物理学爱好者。

人才培养

学科建设

据2023年11月研究所官网数据,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是首批具有博士、硕士学位授予权及首批设立博士后流动站的单位之一。拥有4个一级学科博士研究生培养点、4个一级学科硕士研究生培养点、8个二级学科博士研究生培养点、8个二级学科硕士研究生培养点、2个专业硕士授权类别培养点、2个专业硕士授权领域培养点;有2个博士后流动站。

博士后科研流动站:物理学、核科学与技术

一级学科博士研究生培养点:物理学、化学、核科学与技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一级学科硕士研究生培养点:物理学、化学、核科学与技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二级学科博士研究生培养点:理论物理学、原子物理与原子核物理、凝聚态物理、光学、无机化学、生物无机化学、核技术及应用、计算机应用技术

二级学科硕士研究生培养点:理论物理学、原子物理与原子核物理、凝聚态物理、光学、无机化学、生物无机化学、核技术及应用、计算机应用技术

专业硕士授权类别培养点:电子信息、机械

专业硕士授权领域培养点:电子与通信工程、计算机技术

教学建设

1978年至2020年底,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共培养博士研究生1363名,硕士研究生690名。

据2023年11月研究所官网数据,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拥有在学研究生700人,其中博士研究生410人,硕士研究生290人;拥有导师636人,其中博导202人,硕导434人。

文化传统

形象标识

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的标识源自画家吴作人先生的水墨画“无尽无极”,表现中国古代阴与阳的太极符号。阴阳太极标识寓意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内带正电荷的正电子和带负电荷的电子高速对撞湮灭,产生τ轻子和各种粲粒子,是高能所科学研究的主要对象。阴阳的对立统一深刻体现了物质结构各个层次的规律,无尽无极。

精神文化

目标:国际一流的高能物理研究中心和大型综合性多学科研究基地

精神:团结,唯实,创新,奉献

文化活动

2023年3月19至21日,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深入学习贯彻落实二十大精神传承践行高能精神”—纪念建所50周年暨异地青年高能行活动在北京本部举行。

机构领导

现任领导

历任所长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