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蒙山脉

更新时间:2024-09-19 19:39

乌蒙山脉,因山地所在地区历史上属乌蒙部和乌蒙府,故名,是滇东高原最大的一列山地,跨越滇黔两省边缘地带,四川、贵州、云南三省交界地带,位于东经103°10′~103°30′,北纬25°20′~27°45′之间,东北起于云南省昭通市镇雄县贵州省毕节市,向西南经贵州省赫章县威宁县,在云南省鲁甸县宣威市交界处再次进入滇,抵宣威市、会泽县曲靖市一带,止于功山河—小江谷地东侧。东北—西南走向,山势挺拔陡峻,地势西南高,东北低。长约250千米,平均海拔约2500米。

形成演变

乌蒙山脉处于特提斯一喜马拉雅与滨太平洋两大全球巨型构造域交界部位,扬子陆块西南缘。跨上扬子陆块康滇基底断隆带和扬子陆块南部碳酸盐台地III级构造单元。自元古界以来,扬子地台西南缘经历了多期构造演化,即古元古界一中元古界扬子陆块结晶基底生长和增生期、四堡一晋宁期扬子陆块褶皱基底形成期、南华纪一志留纪第一沉积盖层形成期、泥盆纪一中三叠世第二沉积盖层形成期和晚三叠世一第四纪构造定型期。

位置境域

乌蒙山脉跨越滇黔两省边缘地带,四川、贵州、云南三省交界地带,位于东经103°10′~103°30′,北纬25°20′~27°45′之间,东北起于昭通市镇雄县贵州省毕节市,向西南经贵州省赫章县威宁县,在云南省鲁甸县宣威市交界处再次进入滇,抵宣威市会泽县曲靖市一带,止于功山河—小江谷地东侧。东北—西南走向,长约250千米,行政区划涵盖三省毗邻地区的38个县(市、区)。

地理环境

地貌

乌蒙山脉平均海拔约2500米。由3列山地组成:西列山地最高,平均海拔高于2100米,最高峰牯牛山大牯牛寨,海拔4017米;中列山峰一般在2000米以上;东列山地海拔最低,山峰海拔一般低于2000米,最高峰韭菜坪位于贵州省境内,海拔2900米。

乌蒙山脉山地顶部起伏和缓,山势挺拔陡峻,地势西南高,东北低,为云贵高原上的残留高原面,经不等量差异抬升相对隆起,山间多盆地和深切谷地。喀斯特地貌发育,残丘峰林、溶蚀洼地、溶蚀盆地、槽谷及溶洞、地下河等广布。

气候

乌蒙山脉因山体高大,对沿四川盆地南缘或贵州高原斜坡向西、南推进的冬季寒风起了阻挡作用,对昆明准静止锋的形成和云南气候有重要影响,山地东西两侧的气候、地理和农业自然资源差别显著。

水文

乌蒙山区内有牛栏江小江普渡河南盘江北盘江等河流。

主要山峰

牯牛山因从昆明市东川区西侧拱王山一带远望似一头牯牛而得名。断块山。属乌蒙山脉西列大海梁子的高峰,东川区与会泽县界山,滇东高原边缘被河流深切而成的山体。位于东经103°08′~103°20′,北纬25°58′~26°22′。南北走向,山势陡峻。长约36千米,宽约23千米,总面积约7100平方千米。平均海拔在3000米以上,主峰大牯牛寨山海拔4017米。其南侧有海拔3800米的小牯牛寨山,东北侧有海拔3806米的石岩尖,北侧有海拔3694米的大海山等十余座海拔高于3500米的高峰。

韭菜坪位于贵州六盘水市钟山区与毕节市赫章县交界处,因山腰生长成片野韭菜,山脊和侧坡上呈现一处缓平地带,而得名。海拔2900米,为贵州省最高峰,素有“贵州屋脊”之称。韭菜坪梁子呈西北—东南走向,南坡缓长,北坡陡短。梁子岭脉绵延,山体宏大,岭高峻而不陡险,只少部地段石化呈喀斯特地貌。

药山山体分布在云南省昭通市巧家县内的白鹤滩、药山、小河、东坪、红山等乡镇。介于东经102°52′~103°10′,北纬27°09′~27°26′。南北走向,山地呈倒品形,南部一峰高起,北部有两支较矮山体,可视为分支。3支总面积201平方千米。主体部分在南部,面积59.31平方千米。地势高差距大,由金沙江边(海拔517米)至山顶(海拔4041米),高差达3500米。因在巧家县,又因山地中盛产药材,故名。

大海草山位于云南省曲靖市会泽县大海乡东南部,属乌蒙山系主峰段,海拔在3570~4017米之间,其最高峰牯牛寨(即绛云弄山)海拔4017.3米,是乌蒙山系的最高峰,唐朝时南诏国王封为东岳。

自然资源

生物资源

经统计整理,乌蒙山脉共有药用植物(含栽培种)272科1189属3184种(含变种和亚种,下同)。其中地衣植物8科9属13种、苔藓植物40科74属116种、蕨类植物45科108属358种、裸子植物10科22属37种、被子植物169科976属2660种(双子叶植物142科794属2252种、单子叶植物27科182属40种)。药用植物大多数是被子植物,科、属、种所占比例分别为该地区的62.13%、82.09%、83.54%。

在乌蒙山脉3184种药用植物中,有2778种为野生种,占总种数的87.25%,减去逸为野生的248种,真正原产地药用植物高达2530种,占总种数的79.46%。在乌蒙山山脉所属13个县(市、区)中,药用植物分布数量最多的是水富县,共有2539种,占总种数的79.74%;分布最少的是鲁甸县,共有856种,占总种数的26.88%。

在乌蒙山脉272科1189属3184种药用植物中,50个种以上的优势科有菊科168种、蔷薇科135种、百合科103种、唇形科99种、豆科98种等11个科。20个种以上的优势属有蓼属40种、悬钩子属31种、杜鹃花属22种、鳞毛蕨属21种、蔷薇属20种等6个优势属。

矿产资源

乌蒙山脉所在的乌蒙山区共发现有30余种矿产,主要矿产为铅、锌、铜、铁、金、铝土矿、煤、磷等。截至2019年底,乌蒙山区共探明新增资源量:磷矿35亿吨、煤炭358亿吨、铅锌矿859万吨、铜矿393.7万吨、铁矿10亿吨、稀土矿110.5万吨、石灰石矿1.75亿吨、木纹石矿1.02亿立方米、方解石矿1097万吨、铝土矿5567万吨,高纯石英砂岩6.67亿吨,炼镁白云岩6113万吨。

旅游资源

历史文化

地名来源

“乌蒙”系彝族部名,因附近地区古为乌蒙部所居,故名。乌蒙部在今昭通市昭阳区,又因其部落酋长的名字而得名。元代设乌撒乌蒙宣慰司。乌撒部在今贵州威宁彝族回族苗族自治县,也因其部酋长的名字而得名。元代的乌撒乌蒙宣慰司,在乌撒路置司,领乌撒路、乌蒙路、东川路、芒部路。元代乌撒乌蒙宣慰司的范围已大体相当于今滇东北和黔西北。

文物古迹

重大事件

主词条:南铜北运

南铜北运(滇铜京运)是清雍正、乾隆直到光绪、宣统几个朝代的要政之一,时间始于雍正四年(1726年),终于宣统三年(1911年),历时近185年,其中雍正四年至咸丰年间近130年为鼎盛时间,很多年份运量在600万斤以上,运量最大的年份可达797万斤。

主词条:改土归流

清雍正四年(1726年),清廷批准云贵总督的请求,调整滇、川疆界将乌蒙土府改隶云南。五年(1727年)正月初七日,乌蒙土知府禄万钟献印投诚。三月十二日,鄂尔泰将乌蒙改土归流。八年(1730年),乌蒙府土酋禄鼎坤禄万福等反叛,攻陷乌蒙城,镇雄和东川府土目势力纷纷响应。鄂尔泰调兵2万,对反抗各族民众残酷杀戮,最终巩固了这一地区流官的统治。九年(1731年),乌蒙府更名为昭通府,改土归流完成。

主词条:乌蒙山回旋战

民国二十六年(1936年)2月27日,红二军团(总指挥贺龙、政委关向应)、红6军团(总指挥萧克、政委王震)退出毕节,西进乌蒙山区,计划将国民党军向西调动,然后前往东南去安顺地区创建苏区。以顾祝同为总指挥的国民党军10个师又1个旅“追剿”部队尾追和从南面侧击红军,逐步对红军形成包围态势。3月2日,红2、红6团主要领导在贵州赫章野马川召开会议,决定改变行进路线,甩开追兵,进入滇东的南北盘江地区,绕道去安顺地区。3月4日,红军向西北方向的彝良县奎香地区前进,将追兵尽量向西北调动。6日,红军进入彝良寸田坝、坪地一带。“追剿”部队以为红军意图经彝良从盐津北渡金沙江,急忙衔尾追赶,欲将红军压迫于金沙江南岸歼灭。3月8日,为迟滞追兵,红2军团第4师、红6军团第16、第17师南返25千米在法冲和以则河一带设伏,歼灭樊嵩甫纵队两个先头连。红军主力迅速经奎香向镇雄前进,至牛场又向左转入深山,向东南绕行,拟从镇雄以南突出包围。10日,红军穿过石笋沟,突袭广德关,挥师镇雄,进入西南的崇山峻岭之中。追兵欲将红军消灭在镇雄与彝良的牛街间,将全部追击部队东调,从四面向红军逼近。12日,红2军团第4、第6两个师在镇雄西南哲庄坝地区伏击万耀煌纵队,毙伤俘300余人。13日,红军在财神堂地区被国民党军5个纵队围困在镇雄与赫章间纵横15千米的狭小区域内。红2军团总指挥贺龙召开军委分会会议研究部队行动,认为追兵主力被拖得疲惫不堪,决定采取敌进我进的方针突围。14日,红军从郭汝栋和樊嵩甫两纵队之间向西北方向突进,15日红军全部撤离镇雄进入贵州。16日,红军第2次进入云南的彝良,跳出了第一线包围圈。18日红军调头南进,19日穿过滇军孙渡纵队在昭通、威宁间的防线,全部离开云南进入贵州威宁县。20日红军经赫章进入云南的宣威县境。红2、红6军团领导考虑按原计划去安顺已无可能,遂决定夺取宣威县城,赢得短期休整,在滇黔边南北盘江地区创建革命根据地。23日,以红6军团为主、红2军团配合攻打宣威城,后因孙渡纵队的鲁道源、龚顺壁两旅增援,红军于当晚撤出战斗向南转移,于28日、29日进占南北盘江之间的盘县、亦资孔地区。红2、红6军团在乌蒙山区转战750余千米,牵制并最终打破国民党军企图围歼红军于滇黔边的计划。

保护研究

生态保护

2018年,经云南省政府立项,自然资源部、财政部支持的云南省乌蒙山贫困地区国土综合整治重大工程正式实施。该工程由云南省自然资源厅、省财政厅共同实施管理,覆盖昆明、曲靖、昭通、楚雄等4个州(市)15个县(市、区)。

科学研究

从2013年开始,中国地质调查局及相关部门在乌蒙山实施优势矿产资源调查评价及综合开发利用研究、油气资源基础地质、乌蒙山地区水文地质调查等调查工作。

2019年7月,自然资源部中国地质调查局岩溶地质研究所承担的项目“全国重要地质遗迹调查(岩溶所)”完成乌蒙山区重要地质遗迹资源分布图(1:50万)及说明书的编制工作。

1958年,中国科学院和第二机械工业部决定由原子能物理研究所肖健负责,在东川乌蒙山建造当时世界上最大的3个云雾室,寻找加速器能量还不能产生的、比J粒子质量大得多的、寿命大于10秒的粒子。1970年,云雾室建成,选择了来自广延大气簇射中心的粒子和超高能核作用中产生的粒子进行记录。1972年,在序列编号为18580号的照片中记录到一个特殊事例。这一事例的发现和东川高山云雾室的创建,1978年获全国科学大会奖和中国科学院重大科技成果奖。

社会生活

人口

主词条:乌蒙山区

乌蒙山地区位于云贵川交界处,涉及四川、贵州、云南38个县(区、市),是中国扶贫开发的重要区域。2010年末,总人口2292.0万人,乡村人口2005.1万人,少数民族人口占总人口20.5%。

经济

乌蒙山片区2005-2011年间三产业的总产值呈现稳步增长趋势,2011年三产业总产值是2005年产业总产值的2.74倍,年均增长18.26%,超过同期全国水平1.1个百分点,从三产业产值来看,2011年一、二、三产业的产值较2005年的分别增加196.76亿元、595.85亿元、434亿元;三产业产值的年均增长率依次为10.88%、22.61%、19.38%,表明乌蒙山片区形成了以第二、三产业为主导的产业结构,这种产业结构仍处于产业结构的低级状态。第二产业呈逐年稳步上升态势,2011年的占比达43.7%,与全国水平(46.8%)相比,仍存在一定差距。

乌蒙山片区生态环境脆弱,人均耕地少,适农适牧土地产出低。干旱、洪涝、风雹、凝冻、低温冷害、滑坡、泥石流等自然灾害频发。石漠化面积占国土面积16%,25度以上坡耕地占耕地总面积比重大。水土流失严重,土壤极其瘠薄,人口增长较快,人地矛盾尖锐。

交通

乌蒙山片区境内有内昆铁路和厦蓉、杭瑞、渝昆等高等级公路,金沙江、赤水河等内河航道以及昭通机场等交通设施。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