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宜文

更新时间:2023-07-11 15:41

何宜文(Nathalie Yvonne Jammes,1905年-1978年),女,原名宜文妮·詹姆斯,出生于法国波尔多。1928年加入中国籍并取名“何宜文”。

人物生平

1905年,何宜文出生于法国波尔多(Bordeove)一个工人家庭,父亲是雷诺汽车公司工人,母早亡。

1924年,何宜文在巴黎大学半工半读求学,结识了一些当时在法国的中国留学生,并与大学同学何思源相爱。

1928年3月,何宜文从法国启程,一个多月后到上海。

1928年,加入中国籍,并取了“何宜文”的中国名字。

1928年5月,何宜文与何思源在上海结婚。

1933年至1935年,黄河三次决口,山东水灾严重,何宜文走出家门同山东妇女界姐妹们一起,积极参加了救灾的活动。

1934年6月,何宜文女儿何鲁丽出生。

1937年“七七”事变后,日军侵入山东,何思源组织部队在鲁北平原抗日打游击,因何宜文是个外国人,四个孩子又太小(当时最大的8岁),随军活动有困难,就把她和孩子安置在距鲁北较近的天津英租界。

1941年12月8日太平洋战争爆发后,日军乘机占领了天津英租界。何宜文为了安全,搬进了意大利租界。此事却被何思源原来的一个属下、后沦为汉奸的人告密,天津日军宪兵队查到了何思源夫妇的往来信件,发现了何宜文母子在天津意大利租界的确切地址。日军为了将何宜文母子作为人质逼迫何思源投降,在12月30日抓走了何宜文母子。将他们逮捕押解至山东,这就是震惊中外的日军劫持何思源家人事件。何宜文母子被捕后,日伪对鲁北发动了一系列攻势。

1949年1月17日深夜,国民党特务在何宜文家放置的炸弹爆炸了两颗,夺去了女儿何鲁美的生命,全家一死五伤。

1949年1月18日凌晨,医生从何宜文头部取出4块弹片,由于神经受伤,她始终未愈。

在“文化大革命”中,何宜文受到很大冲击,家中被查抄一空,国籍证被抄走了。此事通过当时驻民革中央的军代表反映到周总理那里,周总理立即命国务院另行颁发了新的国籍证。周总理的关怀使他们全家感到无限的欣慰。

何宜文头部曾被炸伤,体质较差,经过“文化大革命”的折磨,大大损害了她的健康,后来患脑血栓症,卧病一年多。

1978年,何宜文去世,享年73岁。

人物家庭

何宜文与何思源夫妇在济南住了10年,生下两男两女。

丈夫:何思源

儿子:何理路(曾用名:何理鲁)

儿子:何宜理

女儿:何鲁丽(曾用名:何鲁莉)

女儿:何鲁美

人物评价

何夫人对子女非常慈爱,但又管教甚严,养成良好家风。他们的子女都很朴实、谦虚、有礼貌,品德高尚,没有丝毫纨袴子弟的习气。她特别重视子女的教育,除学校教育外,还聘请外籍家庭教师教授外语,所以他们的子女都精通英、法两门外语,有的通晓英、法、德、俄四门外语。连第三代在内,都受过高等教育,具有专业知识。她对教师非常尊重,真正做到了“久而敬之”。

解放后,她真心欢迎新社会,拥护共产党,力求进步。她参加了民革组织,参加全国政协妇女组的学习活动,主动参加一些义务劳动。经许德珩、劳君展两同志介绍,为铁路系统一个训练班教了3年法语和西班牙语,每天挤电车去北太平庄训练班授课,直到身体支持不住,途中晕倒,才被劝说停止。她以有机会为人民服务为荣。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