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州市烈士陵园

更新时间:2024-02-21 01:55

兰州市烈士陵园,坐落于甘肃省兰州市七里河区华林坪以南、沈家岭北麓,是为纪念解放西北、解放兰州牺牲的革命烈士而建,陵园总体规划呈“士”字形。建筑风格采用中国传统的中轴线对称形式。陵园占地面积41.95公顷,建筑面积65116.5平方米。

历史沿革

1952年,陵园始建。

1959年,正式建成开放。

1972年,进行了第二期扩建工程。

1963年,被列为甘肃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1989年8月,经国务院批准被列为第二批全国重点烈士纪念建筑物保护单位

1995年1月,被民政部命名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2001年6月,被中宣部列为第二批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

2006年9月,被中共甘肃省委党史研究室命名为“中共党史教育基地”。

建筑布局

设计理念

兰州市烈士陵园由设计大师任震英设计。陵园以开展纪念性活动和游憩性活动并列布局,充分结合自然地形特点,纪念区采用轴线对称的规划式构图,庄重严整,突出纪念塔主题;游憩区采用自然式构图,活泼自然,突出山水相依的秀丽景色。

建筑组成

建筑布局按功能划分为纪念区、陈列区、墓区和服务区。

主要烈士纪念建筑物为:烈士纪念塔,烈士纪念堂,王学礼李锡贵罗云鹏吴焕先烈士纪念碑亭等,反映兰州战役和西北人民支援前线的大型浮雕“红旗漫卷西风、一切为了前线”两座,兰州市烈士陵园命名碑一座。

主要建筑

烈士纪念塔:始建于1958年。塔高28.23米(不包括顶部五角星高度),塔重200吨,塔基为大理石贴面,塔顶为鎏金五星。正面为毛泽东的题词“人民英雄永垂不朽”;西面为中国共产党甘肃省委员会、甘肃省人民委员会的题词“浩气长存,永垂不朽”;西南面为中国共产党兰州市委员会的题词“忆先烈鼓足干劲、慰英灵力争上游”;东南面为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甘肃省委员会的题词“向人类解放事业而光荣牺牲的烈士们致敬”;东面为中国人民解放军兰州军区的题词“烈士英名,万古长存”。

烈士纪念堂:始建于1973年,位于纪念塔两翼,为半圆形穹顶弧形天棚设计,面积250平方米。堂内安放的解放战争时期、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和自卫反击战中牺牲的260名烈士忠骨已于2020年全部安葬在第十烈士墓区英魂苑。

“红旗漫卷西风 一切为了前线”大型浮雕:始建于1975年,由两幅长20.5米,高2.2米的大型水泥浮雕制作而成,一幅为兰州战役的激烈场面;一幅为西北各族人民支援前线的动人场景。

王学礼烈士纪念碑亭:始建于1959年,碑高3米。碑亭占地面积30平方米。

罗云鹏烈士纪念碑亭:始建于1959年,碑高3米,碑亭占地面积30平方米。

吴焕先烈士纪念碑亭:始建于1986年,由原民政部部长程子华等六位老同志提议,中共甘肃省委决定修建。碑正面:“吴焕先烈士纪念碑”为原国防部部长徐向前题写;西面“功勋卓著”,为原国家主席李先念于1985年4月10日纪念吴焕先同志牺牲50周年时题写;东面“赤胆忠心,英勇善战”为原国防部部长徐向前1985年1月题写;南面为原中共中央总书记胡耀邦亲自修改过的碑文。

李锡贵烈士纪念碑亭:始建于1990年,高8米,直径6米,碑高2.9米。

烈士陵园命名碑:始建于2003年,由高低两个圆柱、碑身、红旗、步枪、和平鸽组成,低柱为断柱,象征着为了中国革命的胜利,革命先烈们献出了年轻的生命;高柱为建国柱,柱高为1.949米,象征着新中国成立于1949年,周长0.826米,象征着兰州解放纪念日 (8月26日)。高柱的顶端覆盖着红旗,红旗上横放着一把步枪,象征着枪杆子里面出政权。枪管上落着的鸽子,象征着人们对和平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第二道大门:为铸铁灌铸而成的四扇两联对开式大门。四个门柱顶端是四个火炬,象征着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每扇门四角有一只鸽子,象征着和平和幸福生活;大门两侧为两面鲜艳的红旗,象征着红旗是用革命烈士的鲜血染成的。

建筑维护

1992年发现纪念塔向北倾斜15厘米,斜率为5%。1997年11月再次测量,塔身向北倾斜35厘米。为抢救这一现代文物,受有关方面的委托,铁科院西北分院组织专家和工程技术人员进行了多次调查分析和地质勘探,提出了可行性纠偏工程方案。工程技术人员进驻施工现场,历经4个月工作,成功纠偏扶正了兰州烈士陵园纪念塔,使其又显新姿。

维护管理

兰州市烈士陵园主任:张宁远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