乍浦炮台

更新时间:2024-07-24 12:47

乍浦炮台,位于浙江省平湖市乍浦镇南部沿海,是中国清代东南沿海地区海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历史沿革

清康熙五十六年(1717年),闽浙总督满保题请增筑乍浦炮台。

清雍正七年(1729年),总督李卫题准在乍浦苦竹山麓,安设大炮4尊,上建阅操官厅三间。

清乾隆四十六年(1781年),因海溢圯废。

清道光二十一年(1841年),浙江巡抚刘韵珂题请复建炮台,并添设大炮。道光二十三年(1843年),增建营房十间,咸丰十一年(1861年)又毁。

清同治十三年(1874年),浙江巡抚杨昌浚题请重修,并建营房十间,安放铁炮10尊。

1982年,炮身由平湖博物馆归位。并对左侧炮台顶用钢梁承托加固。

据民国十二年《平湖县续志》记载:“光绪二十年(1894年)甲午中东一役,海军战败,南北震惊,沿海各省相率戒严,邑之乍浦镇为浙西第一门户,巡抚廖寿丰阅视各海口要隘,亲临乍镇择险设防,当檄乍浦协镇兼统领寅字全军及嘉协水师营务处杨美胜添筑南湾炮台一座,秋间开工,期年而成,安设阿姆斯脱郎洋炮一尊。”

建筑格局

乍浦炮台由天妃宫炮台和南湾炮台组成。天妃宫炮台坐北朝南,现存炮台掩体一组,共四间,平面呈扇形排列,已局部残缺,顶部残损。南湾炮台坐北朝南。现存炮台掩体两座,面积约207平方米,东侧炮台掩体北面设门、西侧炮台掩体东面设门,整体保持原状。

主要建筑

天妃宫炮台

天妃宫炮台位于乍浦镇汤山公园南端,建于清康熙五十六年(1717年),坐北朝南,现存扇形状炮台一组共四间,平面呈扇形排列,已局部残缺,顶部残损,系用石灰、糯米、砂、明矾混合浇筑成,占地约400平方米。中间两间在民国二十六年(1937年)10月被日机轰炸顶部塌坍,尚存南北二间,基本保持原貌。炮台外沿用长方形块石垒筑,宽1.65米至1.8米,长5.63米,高出海滩5米。遗存铁铸大炮三尊,分置在座北朝南成扇形的炮台内,中间一尊原附有机械装置,总重约10.2吨,炮身上铸有“光绪甲申年造”“江南制造总局”铭文。右侧一尊,重约2.9吨,炮身上刻有“52-2-21835,东*”字样。左侧一尊重约3.7吨,炮身上刻有“1845·*火”字样。

南湾炮台

南湾炮台位于乍浦镇东南九龙山西段的灯光山与西常山之岙,建于清光绪二十一年(1895年),坐北朝南。现存混合土(糯米、明矾、石灰、砂等)浇筑炮台二座,面积约207平方米,东侧炮台掩体北面设门、西侧炮台掩体东面设门,整体保持原状。炮台掩体中间置有机械装置的后膛铁炮一门,附有机械装置,在机械传动装置上刻有外文,已模糊不清,总重约16.7吨,炮身长435厘米,口径21厘米。炮身上铸有“光绪戊子年造”“江南制造总局”铭文。又刻有“一百八十码后膛炮,第十号,计重八吨半”字样。铁炮除部分构件损缺外,基本保存完整。

文物价值

乍浦炮台是研究中国近代抗击外来侵略、军需工业以及洋务运动的重要实物资料,是中国近代史上反侵略斗争的重要实物遗存。

保护措施

1989年12月12日,乍浦炮台被浙江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2013年3月5日,乍浦炮台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旅游信息

乍浦炮台位于浙江省平湖市乍浦镇南部沿海。

自驾:从嘉兴市出发经常台高速—乍嘉苏高速—沈海高速—金平湖大道—东方大道—雅山中路—滨海大道—汤山东路—乍浦炮台。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