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国公

更新时间:2023-04-18 23:48

卫国公是中国古代公爵之一,为公爵第一等,历朝封卫国公者凡33人,如元朝的槊直腯鲁华撒吉思卜华明安答儿

北周

独孤信

独孤信(502年-557年),本名独孤如愿,字期弥头,鲜卑族,云中(今山西大同)人,西魏北周将领,八柱国之一。

独孤信容貌仪表俊美,善于骑马射箭。初为葛荣部下,葛荣失败后,投归尔朱荣。随孝武帝西行,授爵浮阳郡公。西魏建立后,独孤信任卫大将军都督三荆州诸军事、大都督荆州刺史等职,用以招抚被东魏所占据的荆州的百姓。

大败东魏弘农郡守田八能、都督张齐民、刺史辛纂,于是平定三荆。不久,东魏又派高敖曹侯景等率军突至。独孤信认为敌众我寡,率部逃到南梁,在南梁居住了三年。大统三年(537年)才回到长安。他认为自己的行为有损国威,便上书请求治罪,得到了西魏文帝元宝炬的宽宥,任命为骠骑大将军,加侍中、开府衔,使持节仪同三司和浮阳郡公的官爵照旧。

后随丞相宇文泰收复弘农,攻克沙苑。率军与冯翊王元季海进入洛阳。颍、豫、襄、广、陈留等地相继诚心归附。大统六年(540年),东魏侯景侵犯荆州,宇文泰命其与李弼出兵,侯景撤军后,独孤信担任大使,抚慰三荆。

北周建立后,升任太保、大宗伯,晋封卫国公,食邑一万户。赵贵被处死后,独孤信以同谋罪被免职。不久,被晋公宇文护逼迫在家中自尽,时年五十五岁。

宇文直

宇文直,字豆罗突,鲜卑族北周文帝宇文泰第六子,北周武帝宇文邕同母弟。西魏恭帝三年(556年),封秦郡公,食邑一千户。北周武成初年(559年),外出镇守蒲州,任大将军,晋封卫国公,食邑一万户。建德三年(574年),晋封卫王。后因北周武帝宇文邕鞭打而谋反,兵败被杀。

唐朝

李靖

卫国景武公李靖(571年-649年7月2日),字药师,汉族,雍州三原(今陕西三原县东北)人。隋末唐初将领,是唐朝文武兼备的著名军事家。后封卫国公,世称李卫公。李靖善于用兵,长于谋略,原为隋将,后效力李唐,为唐王朝的建立发展立下赫赫战功,南平萧铣、辅公祐,北灭东突厥,西破吐谷浑。去世后谥曰景武,陪葬昭陵。著有数种兵书,惟多亡佚。

李靖出生于官宦之家,隋将韩擒虎的外甥。祖父李崇义曾任殷州刺史,封永康公;父李诠仕隋,官至赵郡太守。李靖长得仪表魁伟,由于受家庭的熏陶,从小就有“文武才略”,又颇有进取之心,曾对父亲说:“大丈夫若遇主逢时,必当立功立事,以取富贵。”他的舅父韩擒虎是隋朝名将,每次与他谈论兵事,无不拍手称绝,并抚摩着他说:“可与论孙、吴之术者,惟斯人矣。” 李靖先任长安县功曹,后历任殿内直长、驾部员外郎。他的官职虽然卑微,但其才干却闻名于隋朝公卿之中,吏部尚书牛弘称赞他有“王佐之才”,隋朝大军事家左仆射杨素也抚着坐床对他说:“卿终当坐此!”

贞观二十三年(649),李靖病情恶化,唐太宗亲临病榻慰问。他见李靖病危,涕泪俱下,十分难过地对李靖说:“公乃朕生平故人,于国有劳。今疾若此,为公忧之。”这年四月二十三日,李靖溘然逝去。享年七十九岁。唐太宗册赠司徒、并州都督,给班剑、羽葆、鼓吹,陪葬昭陵。谥曰景武。坟墓如同卫青霍去病故事,筑坟形如同突厥燕然山、吐谷浑内积石二山形状,“以旌殊绩”。因为他战功显赫,死后经常显灵,为百姓救危解厄,百姓为其建庙供奉,于是到晚唐时候,李靖渐渐被神化了。

杜鸿渐

杜鸿渐(709年-769年),字之巽,濮州濮阳(今河南濮阳)人,唐朝宰相,礼部尚书杜暹之侄,安州都督杜鹏举之子。

杜鸿渐出身于濮阳杜氏,进士及第,历任王府参军、大理司直、朔方留后。安史之乱时,杜鸿渐参与拥立唐肃宗,授为兵部郎中,后历任兵部侍郎河西节度使荆南节度使尚书右丞吏部侍郎、太常卿,封卫国公。

广德二年(764年),杜鸿渐升任中书侍郎同平章事。大历元年(766年),又以使相出镇西川,担任西川节度使,镇抚崔旰之乱。他畏于崔旰兵势,反为崔旰请封。大历二年(767年),杜鸿渐回朝,改任门下侍郎

大历四年(769年),杜鸿渐病逝,终年61岁,追赠太尉,谥号文宪。

李德裕

李德裕(787年-850年),字文饶,赵郡赞皇(今河北赞皇)人,唐代政治家、文学家,牛李党争中李党领袖,中书侍郎李吉甫次子。

李德裕出身于赵郡李氏西祖房,早年以门荫入仕,历任校书郎监察御史翰林学士、中书舍人、浙西观察使兵部侍郎、郑滑节度使、西川节度使兵部尚书中书侍郎、镇海节度使、淮南节度使等职。他历仕宪宗、穆宗、敬宗、文宗四朝,一度入朝为相,但因党争倾轧,多次被排挤出京。

武宗继位后,李德裕拜相。他执政五年,外攘回纥、内平泽潞、裁汰冗官、制驭宦官,功绩显赫,被拜为太尉,封卫国公。武宗与李德裕的君臣相知也成为晚唐绝唱。宣宗继位后,李德裕因位高权重,五贬为崖州司户。大中三年十二月(850年1月)在崖州病逝。懿宗年间,追复官爵,加赠左仆射

杨国忠

杨国忠,本名杨钊,唐中期权臣。杨贵妃同曾祖兄,张易之之甥。杨玉环得宠于唐玄宗之后,升任宰相,因搞倒李林甫有功,封魏国公,改封卫国公。死于安史之乱

封敖

封敖,字硕夫,其先渤海蓚人。祖希奭。父谅,官卑。敖,元和十年登进士第,累辟诸侯府。太和中,入朝为右拾遗。会昌初,以员外郎知制诰,召入翰林为学士,拜中书舍人。

敖构思敏速,语近而理胜,不务奇涩,武宗深重之。尝草《赐阵伤边将诏》,警句云:“伤居尔体,痛在朕躬。”帝览而善之,赐之宫锦。李德裕在相位,定策破回鹘,诛刘稹。议兵之际,同列或有不可之言,唯德裕筹计指画,竟立奇功。武宗赏之,封卫国公,守太尉。其制语有:“遏横议于风波,定奇谋于掌握。逆稹盗兵,壶关昼锁,造膝嘉话,开怀静思,意皆我同,言不他惑。”制出,敖往庆之,德裕口诵此数句,抚敖曰:“陆生有言,所恨文不迨意。如卿此语,秉笔者不易措言。”座中解其所赐玉带以遗敖,深礼重之。

然敖不持士范,人重其才而轻其所为,德裕不能大用之。德裕罢相,敖亦罢内职。宣宗即位,迁礼部侍郎。大中二年,典贡部,多擢文士。转吏部侍郎、渤海男、食邑七百户。四年,出为兴元尹、御史大夫山南西道节度使,历左散骑常侍。十一年,拜太常卿,出为淄青节度使,入为户部尚书,卒。

五代

符习

符习(?-933年),赵州昭庆(今河北隆尧县)人,五代十国时期后唐大臣。

符习少事赵王王镕为军校,仕后梁为巴州刺史。后投靠后唐庄宗,拜天平军节度使、东南面招讨使。先后节度安国、平卢、天平、宣武四镇兵马。

符习素为安重诲所不悦,乃以太子太师、卫国公致仕,归于故里,后唐明宗以其子习令谦为赵州刺史以奉养之。居岁余,中风而卒,赠太师。

赵在礼

赵在礼(882年-947年),字干臣,涿州(今河北省涿州市)人。五代时期将领。初事刘仁恭家族。后投李存勖,为效节指挥使。926年魏州兵变,被推为首领,自称兵马留后。旋与李嗣源合兵南下入洛阳。李嗣源即位,拜邺都留守。兴唐尹,沧州、同州等地节度使。后晋时兼侍中,进爵为卫国公,晋出帝还与其结为亲家。后晋灭亡,契丹入汴,赵在礼前去拜见契丹将领,遭到契丹人的侮辱,后又听说后晋大臣多被契丹所锁,日夜惶恐,自尽而死。汉高祖刘知远即位后,追赠中书令

杜重威

杜重威(?-948),因避后晋出帝讳,又名杜威朔州(今山西省朔县)人,五代后晋大臣。晋高祖石敬瑭的妹婿,封舒州刺史。先后率军讨伐张从宾、范延光安重荣,以功被拜为潞州节度使,加平章事,后升为侍卫亲军都指挥使,后任成德军节度使。契丹南下时,为晋军主帅,率十万兵马投降,拜为太傅。后汉刘知远称帝后,拜为太尉、归德军节度使,不敢受命,固守城池不出。后被迫举城投降。封卫国公。刘知远死后,杜重威及其全家被后汉众臣所杀。

宋朝

赵楃

赵楃宋徽宗第二十子,初封卫国公,晋封郓国公,再晋安康郡王。

赵雄

赵雄,1128-1193,字温叔,四川资中县江渡人。宋孝宗时官至右丞相光宗时,进封卫国公。他直言敢谏,御国,终遭诽谤而去职。

赵询

赵询,初名赵与愿。6岁时,被宋宁宗收为养子,赐名赵曮,除福州观察使。嘉泰二年(1202年),拜威武军节度使,封卫国公,听读资善堂。后,赵询被立为太子,拜开府仪同三司,封荣王,更名赵帱。

后,出居东宫,更名赵询。嘉定十三年(1220年),去世,时年29岁,谥号景献太子。

郑清之

郑清之(1176—1251)南宋大臣。初名燮,字德源、文叔,别号安晚。嘉泰二年进士及第。历官光禄大夫,左、右丞相,太傅,先后封申国公越国公、卫国公、魏国公、齐国公等。淳祐末年,元兵大举侵宋,郑清之进十龟元吉箴劝帝励精图治,未能实施,而后退仕隐居,死后追封魏郡王,諡忠定,著有《安晚集》六十卷。

贾似道

贾似道(1213~1275),字师宪,号悦生、秋壑,宋理宗时权臣。贾涉之子。

端平元年(1234)以父荫为嘉兴司仓籍田令。嘉熙二年(1238)登进士,为理宗所看重。淳祐初以宝章阁直学士为沿江制置副使,任江州知州,兼江南西路安抚使,再调京湖制置使,兼江陵知府。加宝文阁学士、京湖安抚制置大使宝祐二年(1254)加同知枢密院事,临海郡开国公。贾似道后来跟忽必烈议和,进封卫国公。

咸淳九年(1273),襄樊陷落,德祐元年(1275)贾似道精兵13万出师应战元军于丁家洲(今天安徽铜陵东北江中),大败,乘单舟逃奔扬州。群臣请诛,乃贬为高州团练副使循州安置。行至漳州木棉庵,为监押使臣会稽县尉郑虎臣所杀。

吕文德

吕文德(?—1269年),中国南宋晚期名将。出身平民,1230年代被收入淮东制置使赵葵麾下,以抗击蒙古侵略起家。他转战江淮、湖北、四川各地抗蒙前线达30多年,多次击退蒙军,取得骄人战绩。在这一过程中他的家族和同乡也得到提携,并勾结权臣贾似道,形成庞大的军事集团。南宋朝廷对吕文德极为倚重,封他为崇国公、卫国公。1269年吕文德病死,谥号“武忠”,1275年追封“和义郡王”。

留正

留正,生于宋高宗建炎三年,卒于宁宗开禧二年,年七十八岁。历孝宗、光宗、宁宗三朝,是名符其实的“三朝元老”。主仕孝宗、光宗、宁宗三朝,累官签书枢密院院事、右丞相左丞相少师观文殿学士等职,先后受封申国公、卫国公、魏国公,卒赠太师,谥忠宣。

韩琦

韩琦(公元1008年—1075年)字稚圭,自号赣叟,相州安阳(今河南安阳)人。北宋政治家、名将,天圣进士。嘉祐三年(1058年),出任宰相。英宗即位后,封为卫国公。曹太后还政,封魏国公。太后熙宁八年(1075)六月在相州溘然长逝,享年68岁。神宗御撰墓碑:“两朝顾命定策元勋”。谥忠献,赠尚书令,配享英宗庙庭。 后遗作编为《安阳集》。

韩琦“相三朝,立二帝”,当政十年,与富弼齐名,号称贤相。欧阳修称其“临大事,决大议,垂绅正笏,不动声色,措天下于泰山之安,可谓社稷之臣”。

张永德

张永德(928年-1000年),字抱一,并州阳曲(今山西阳曲)人。五代至北宋初年大将。家世饶财,娶郭威的第四女为妻,早年随郭威起兵,屡建战功。郭威称帝,封女儿为寿安公主,张永德封驸马都尉。周世宗时,征北汉南唐,擢殿前都点检高平之战中,与赵匡胤打败北汉军,又从周世宗攻契丹。回军途中,周世宗发现一个韦编袋子,里面有一块三尺长的木板,上有“点检做天子”五字,下诏免去张的点检一职,转委赵匡胤为殿前禁军统师。宋初,甚受宋太祖礼遇,加侍中。宋真宗即位,封卫国公。咸平三年(1000年)卒,年七十三,追赠中书令

赵赞

赵赞(923-977年)本名赵美,字元辅,幽州蓟县人。祖赵德钧,后唐卢龙节度使,封北平郡王。父赵延寿,尚唐明宗兴平公主,官至枢密使、忠武军节度使。

汉祖起晋阳,赞奉表劝进,检校太尉,仍镇河中府。后周代汉,历左右羽林、左龙武三统军。从周世宗平淮南,以战功多,授保信军节度。宋初,加检校太师,移忠正军节度。宋太宗即位,进封卫国公。乾德六年,移建雄军节度,从征太原。太平兴国二年来朝,未见而卒,年五十五,赠侍中。

石守信

石守信(928年—984年),北宋开国将领。五代后周时累官至殿前都指挥使义成军节度使,与赵匡胤结为异姓兄弟。赵匡胤建宋后,参加平定潞州、扬州等战役;961年(建隆二年)任侍卫亲军马步都指挥使。963年(乾德元年)春,被宋太祖杯酒释兵权。972年(开宝五年),守信之子石保吉娶宋太祖第二女延庆公主

979年(太平兴国)四年,宋太宗亲征灭北汉,遂即移军进攻辽南京幽都府,起用宿将石守信督前军,高梁河(今北京西直门外)之战,宋太宗亲自督战,宋军大败,宋太宗狼狈逃回。同年八月,宋太宗将战败的责任推给诸将,“守中书令西京留守石守信从征范阳,督前军失律”,“责授崇信军节度使兼中书令”,但不久又进封石守信为卫国公。

982年(太平兴国七年),移为镇安军(陈州,今河南淮阳)节度使。984年(太平兴国九年)六月死,终年57岁,追封威武郡王,谥武烈。

赵葵

赵葵(1186年9月4日[1]-1266年12月24日),字南仲,号信庵,又号庸斋,衡山(今属湖南)人,南宋抗金儒将、画家、诗人。京湖制置使赵方次子,知静江府赵范之弟。

赵葵早年随父抗金,于宋宁宗嘉定年间与金军战于枣阳邓州蕲州等地,以功授承务郎、知枣阳军。历官庐州通判、将作监丞、知滁州等职。绍定四年(1231年),擒斩叛将李全,升福州观察使左骁卫上将军。其后授淮东制置使兼知扬州。

端平元年(1234年),任京西、河北路制置使等职,出师北伐,收复三京,旋即大败于蒙古,降授兵部侍郎、淮东制置使。连知扬州、潭州、福州等地。淳祐七年(1247年),除枢密使兼参知政事,督事江淮京西湖北军马。寻知建康府、江东安抚使。淳祐九年(1249年),授光禄大夫、右相兼枢密使,封信国公,赵葵四次上表坚辞。累迁至两淮宣抚使少傅。宝祐五年(1257),封卫国公。咸淳二年(1266年),以少师、武安节度使致仕,进封冀国公。同年逝于小孤山舟中,年八十一,追赠太傅,谥号“忠靖”。

史浩

史浩(1106年—1194年),字直翁,号真隐。明州鄞县人,南宋政治家、词人。高宗绍兴十五年(1144年)进士,由温州教授除太学正,升为国子博士。他向宋高宗建议立太子,以此受知于朝廷,绍兴三十二年,宋孝宗即位,授参知政事。隆兴元年,拜尚书右仆射。淳熙五年十二月,少傅、保宁节度卫国公史浩请建家庙,量赐祭器。淳熙十年,除太保致仕,封魏国公。宋光宗御极,进太师。绍熙五年,薨,年八十九,封会稽郡王。宋宁宗登极,赐谥文惠。嘉定十四年,以子史弥远贵,追封越王,改谥忠定,配享孝宗庙庭。为昭勋阁二十四功臣之一。

余深

余深(?一1132) 字原中,一作源中,宋代罗源(今福建罗源县)人。元丰五年(1082)进士。依附权臣蔡京,历任太常博士著作佐郎监察御史。大观二年(I108),以吏部尚书尚书左丞,后以资政殿学士知青州。宣和二年(1120),为太宰,进少保,封丰国公、卫国公。藏书甚多,藏书处名环玉馆,居水中央。

金国

大兴国奴

大兴国奴,姓大,名兴国奴。海陵王完颜亮的母亲慈宪皇后的哥哥,海陵王即位史,封开府仪同三司、卫国公。

李波

李波金世宗生母贞懿皇后的祖父。金世宗即位,追封司徒、卫国公。

蔡松年

蔡松年(1107~1159)字伯坚,号萧闲老人。冀州真定(今河北正定)人,金代文学家,政治家。

北宋宣和末年,从父镇守燕山,宋军败绩随父降金,天会年间授真定府判官。完颜宗弼攻宋与岳飞等交战时,担任兼总军中六部事,累官至右丞相,封卫国公,正隆四年卒,追封吴国公,予谥文简。

蔡松年虽一生官运亨通,其作品在出处问题上却流露了颇为矛盾的思想感情,内心深处潜伏着的民族意识使他感到“身宠神已辱”,作品风格隽爽清丽,词作尤负盛名,与吴激齐名,时称“吴蔡体”,有文集《明秀集》传世。

元朝

槊直腯鲁华

槊直腯鲁华,元朝初期将领,在攻击大名府的时候中箭身亡。元武宗时,赠太傅,追封卫国公,谥武敏。

撒吉思卜华

撒吉思卜华,槊直腯鲁华的儿子,他也在攻击金国的时候战死。赠太师,追封卫国公,谥忠武。

明安答儿

明安答儿,槊直腯鲁华的儿子,撒吉思卜华的弟弟,善骑射。授蒙古汉军万户。后从围淮安,因粮于敌,未尝匮乏,军士咸乐为用。元宪宗三年,从昔烈门太子伐宋,卒于钧州。赠太保,追封卫国公,谥武毅。

福寿

福寿,唐兀族人,元末大臣。被朱元璋的军队所杀。赠福寿金紫光禄大夫江浙行省左丞相、上柱国,追封卫国公,谥忠肃。

褚不华

褚不华,元末将领,被义军所杀。赠翰林学士承旨荣禄大夫、柱国,追封卫国公,谥曰忠肃,赙钞二百锭,以恤其家。

明朝

邓愈

元惠宗至元三年(1337)二月十五生。幼时聪慧好学,稍长即怀平定天下的大志。元末,各地农民纷纷起义,反抗当时的黑暗统治。父邓顺兴,重气节,讲信义,被乡人推为练总,率领人民,保境安民。后与元军作战,中箭身亡,友德之兄友隆接掌兵权。不久,友隆病故,16岁的友德继掌兵权,亲率人马与元军作战。友德足智多谋,身高体壮,武艺高强,每战均身先士卒,冲锋陷阵,奋力拼杀,元兵多不敢与之交锋。泗州灵璧盱眙等地人民闻风归附,求其保护。

元至正十五年(1355),友德率所部投奔朱元璋。元璋命其为管军总管,赐名愈,时年18岁。

朱元璋为了统一江南,命邓愈常遇春领兵自巢湖乘船南下,先后攻占牛渚矶、太平、溧阳溧水句容芜湖。元将海牙率水师集结于采石,准备进攻太平,邓愈出奇兵直捣敌寨,俘其精锐;又以小船两只,满载柴薪,内藏火药,灌以油蜡,冲入元军水师之中,火烈风猛,满江红赤,元军大败,死伤无数。自此,元军无力扼守长江。邓愈等乘胜渡江,进攻金陵。元南台御史福寿督兵死守,邓愈等浴血苦战,终于攻破金陵,杀死福寿。后与徐达又顺势占领镇江丹阳金坛广德。朱元璋因邓愈战功卓著,提升为广兴翼元帅。

十七年,朱元璋又提升邓愈为枢密院院判。同年七月,命邓愈为征南将军,以胡大海虹县人)为副将,攻取旌德绩溪休宁,并乘胜攻占江南重地徽州。元苗帅左丞杨完者率兵数万来反夺徽州。当时徽州城郭残破,守御之器未备,而胡大海率师攻婺源未回,邓愈身边只有少数士兵,情况危急,于是其激励士兵,明立赏罚,打开四门,布下疑兵计。苗军见状,不敢入城。胡大海得到消息后,昼夜兼程赶回,与邓愈里应外合,协力拼杀,苗兵大败而逃。邓愈又先后攻占了婺源、休宁、严州,转战皖、浙、赣等地,战无不胜,攻无不克,敌军望风而逃。所到之处,军纪严明,秋毫无犯,各地民众争持酒肉慰劳。进攻江西时,陈友谅部将邓克明以省印及抚州、建昌、临川等23州印请降。

二十二年,邓愈率兵攻占陈友谅所占重镇南昌,被提为江西行省参知政事,镇守南昌,在著名的“洪都保卫战”中,他与朱文正等人一起,为朱元璋抽调兵力全歼陈友谅赢得了时间。朱元璋赏赐邓愈金千两,缎百匹。消灭陈友谅后,邓愈又奉命先后平定江西南安、南雄、韶州、赣州诸郡。28岁的邓愈被提升为江西行省右丞湖广行省平章,镇守襄阳等处。30岁任御史大夫。

朱元璋登基,建元洪武(1368),加封邓愈为太子谕德。当年,徐达、常遇春率北伐大军出山东,邓愈自湖北出河南,作为偏师进行配合。大军平定中原后,命邓愈为征戍将军正总兵,平取江淮等地未归附的州县。不到两年,唐州、南阳、金州、均州、商州、房州等地均归附明朝。洪武三年,朱元璋又任命邓愈为征虏左副将军,协同徐达西征。邓愈率兵奋战元残军王保保部,斩首2000级,俘获王公以下百余人,士兵8万多,骆驼、马匹辎重不计其数。八月,进克河州、乌斯藏诸部,招降吐蕃,追击元豫王至西黄河,在黑松林斩杀元大将阿撒秃,大军深入甘肃西北数千里。因此,河州以西皆属明朝版图。十一月,班师还京,因功赐宅第于南京洪武正街,赐虹县城南良田500顷,佃户73家,守坟户150户,仪仗户19家;赠开国辅运推诚宣力武臣,特进荣禄大夫、右柱国,封卫国公,同参军知事,食俸禄3000石。

十年,吐蕃残部抢劫乌斯藏贡使辎重。邓愈任征西将军,兵分但路,深入吐蕃腹地,追杀至昆仑山,俘斩万人,获马、牛、羊20余万,招降诸国,开辟疆土数千里。朱元璋见到捷报后,降旨嘉奖邓愈,赐红蟒暖袍一件、玉带一围。十月,凯旋到达寿春。不久,因病去世,时洪武十年十一月初九日,年41岁。

朱元璋闻讯大哭,停朝3日,亲迎灵柩祭奠,并追封邓愈为宁河王,谥号武顺,肖像挂在太庙中享祭。他还亲自选择墓地,安葬在南京雨花台西安德门里的西山,墓前置六对石翁仲石马,山上遍植松柏,禁止樵猎。

胡一青

胡一青南明时期的卫国公。他转战多个地方,最后死守桂林,城破后,下落不明。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