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鹅舞

更新时间:2024-04-28 18:08

天鹅舞赫哲语为“胡沙德克得依尼”,是赫哲族妇女跳的舞蹈。跳舞时人们模仿天鹅翩翩起舞。天鹅舞是一个表现天鹅优雅姿态的舞蹈,流传于伊敏乡一带。相传,古代失散的鄂温克军队曾由于看到天鹅的飞向,而找到了自己聚居的地方。另外,陈巴尔虎旗的鄂温克每个氏族都以一种鸟作为图腾标志,如天鹅、水鸭等。他们对自己氏族的图腾鸟非常虔诚,当图腾鸟从头上飞过时,人们要向空中洒些牛奶以表示敬仰。绝对禁止任何伤害图腾鸟的行为。这种对于图腾鸟的敬仰之情,使妇女们在劳动之余,常在草地上展开双臂模拟天鹅飞翔的姿态翩翩起舞。

舞蹈简介

游牧民族民间舞蹈中,模拟马、鹰、熊、鹿、羊等的形象较多,而模仿天鹅的舞蹈却不常见,仅知哈萨克鄂温克赫哲等民族中仍有流传。天鹅舞的形成和原始信仰地理环境以及民族历史都有一定的关系。天鹅是候鸟,冬天飞过长江到南方越冬,春天飞回北方,在新疆、黑龙江一些地区的湖边、沼泽地带栖息、繁殖。上述三个民族正是在此地区生活,使他们得以观察了解天鹅的习性,创作有关天鹅的文学艺术形象。这三个民族都有过天鹅的原始图腾崇拜,都信奉过萨满教,关于民族起源的传说、民间故事或历史记载中,都有关于天鹅的描述。通过这些记述,可以帮助我们分析天鹅舞的文化特点。

哈萨克族的天鹅舞——哈萨克族历史悠久,早在两千年前的汉代,其先民乌孙人就生活在今新疆伊犁河谷伊塞克湖一带。汉武帝时,通过汉朝细君公主解忧公主和乌孙王联姻,直到现在,哈萨克族中间,仍保留有乌孙部落的名称。联姻增强了汉朝与乌孙、西域各城郭之国的友好往来,汉文化在当地得到传播,乌孙马也因此传人中原。细君公主远嫁乌孙王来到塞外,由于不习惯住穹庐(毡房)、吃兽肉、喝牛羊奶,加上语言不通,内心非常愁苦,曾写过一首描写乌孙生活的诗,其中有“居常恩土兮心内伤,愿化黄鹄今归故乡”。句中黄鹄一词可以推断当时乌孙居处有天鹅,她才以黄鹄南飞寄寓思乡之情。

哈萨克族喜爱天鹅的温驯,羽毛洁白,体态优美,少女们常把它作为爱情纯洁,青春秀丽的象征。民间流传着许多有关天鹅和哈萨克族的传说故事,在诸多的民族起源说中,有一则就是哈萨克先祖和天鹅结合,而繁衍了今天的民族。这位先祖指的是后来融人哈萨克族先民中的突厥人的先祖。《周书.突厥传》记述突厥先祖泥师都时:“娶三妻,云是夏神各种之大也,一孕而生四男,其一变为白鸿……”前苏联哈萨克史学家夏克仁在《哈萨克族的历史世系部落》一书中也有近似的故事。”

乌孙突厥的族源,黄鹄古诗以及白鸿祖源说,都为我们了解天鹅舞的文化背景提供了参考。正因为地理、民族、宗教等因素,今日哈萨克族女子舞蹈的形象与天鹅多有近似处。如头戴羽毛,轻柔、舒缓的臂部动作,如天鹅展翅和水波荡漾,静止造型中,手腕常是“下折”的姿势,使人联想到天鹅的造型。这些动作又多是在3/4的节拍中表现的,从而形成柔媚、轻盈、含蓄、深情地天鹅般的形象,流传于新疆阿尔泰的“白天鹅舞”就是以此意境编创的民间舞蹈。

鄂温克族天鹅舞

鄂温克族的天鹅舞——“天鹅舞”鄂温克语称“乌日恰”,流传在内蒙古呼伦贝尔鄂温克旗。鄂温克族也有关于天鹅舞由来的传说:古时,鄂温克某部落的人失散在草原,焦急万分中,忽见天鹅从天空飞过,于是,他们追随着天鹅飞行的方向,很快地找到自己的部落。从此,人们崇敬天鹅,跳起天鹅舞歌颂天鹅。此舞人数不限,男女都可以参加,人多时,先围成一大圆圈,然后接单双数分成内外两圈,沿顺时针方向前进,内外圈不断交叉变换。进里圈者,身前俯,双臂在胯旁微动,作幼雏学步,退至外圈者,双臂伸向斜上方,如天鹅高飞,然后,全体变成长队,如鸿鹄飞向远方。全舞只有一个步法,弱拍时出脚迈步,强拍时,另一脚急速靠拢,并击打出声响,形成别致的节奏和韵律,人们还不停地呼喊:“给咕,给咕”,以协调大家的动作。舞姿优美、洒脱!

舞蹈特点

天鹅舞的舞蹈动作比较简单,但表演起来却很新颖。舞时,脚下只有一个步伐,即“努该里 ”中的“跟靠步”。两腿自然地屈伸,双臂也松弛地曲折起来分别于两侧一上一下地探出,表现天鹅各种飞态。外探的双臂,手腕下垂。当双臂略收时,手腕又随同上翘。有时双臂平伸向前扇动,有时上伸扇动,表现天鹅飞翔的各种姿态。天鹅舞的场面是属于男女合舞的群舞场面,舞蹈时发出“给、咕!给、咕!”的语声,它把舞蹈者的步伐和队形融会于一种节奏感很强的动作或音调之中。天鹅舞在民间表演时,多穿鄂温克民族服装在帽顶上插一个红疙瘩表示鹅头。

舞蹈来源

赫哲族是中国东北地区一个历史悠久的民族。主要分布在黑龙江同江县、饶河县抚远县。少数人散居在桦川依兰、富饶三县的一些村镇和佳木斯市。因分布地区不同,从而有不同的自称。居富锦县大屯沿松花江上游的称“那贝”,居嗄尔当屯至津口村的称“那乃”,居勒得利村沿黑龙江下游至乌苏里江的称“那尼傲”。根据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统计,赫哲族人口数为4640。是中国北方唯一以捕鱼为生的民族。使用赫哲语,属阿尔泰语系满一通古斯语族满语支。无文字。早年削木、裂革、结革记事。因长期与汉族交错杂居,通用汉语文。据2001年全国第五次人口普查统计数字显示,全国共有赫哲族人4600多人,是全国人口最少的民族,大部分居住在黑龙江省的同江、饶河、抚远等市县境内。同江市街津口赫哲族乡是全国四处赫哲族聚居地之一。赫哲族鱼皮衣

赫哲民族文化村大门——典型的赫哲族建筑木克楞。一唱起赫哲族民歌《乌苏里船歌》那优美舒展的“赫尼哪”调,总会让人想起生活在我国东北三江(黑龙江、松花江、乌苏里江)流域以渔猎为生的赫哲族人民。“赫哲”一词有“下游”或“东方”之意。赫哲人自称‘用日贝”、“那尼卧”、“那乃”,即本地人的意思,又称“赫真”(意为:“东方的人”)、“奇楞”(意为“住在江边的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统一族名为“赫哲”。人口约4200多人,主要居住在同江市、饶河县依兰县、佳木斯市郊区敖其村等。赫哲族生活的地方,是我国黑龙江省松花江下游与黑龙江、乌苏里江构成的:,三江平原”和完达山一带。三江沃野,山水纵横,这里有驰名中外的特产——蝗鱼、蛙鱼、三花五罗貂皮麝鼠等,自古以来,就是富饶的天然渔场和逐猎之地。人们常用“棒打樟子瓢舀鱼,野鸡飞到锅里来”来描述这里的富庶。

勤劳的赫哲人世世代代生息据史料记载,可追溯到6000多年前的密山新开流时期,在先秦时称肃慎、汉魏时称挹娄,南北朝时称勿吉,隋唐时称黑水,元明清时称女真。赫哲名字的由来首先是在康熙二年(1662年)的《清实录》上记载并得以传承。全国共有赫哲族聚居地四处,分别是同江市街津口赫哲族乡和八岔赫哲族乡、饶河县四排赫哲族乡和佳木斯敖其镇的敖其村。由于历史原因,赫哲族是个跨国民族,在俄罗斯境内有赫哲族人口2万余人,当地人称他们为那乃人。他们的民族历史、民族语言宗教礼仪、歌曲舞蹈、衣着服饰、民风民俗和我国赫哲族都具有北方内陆渔猎民族生产生活特色。

重新新生

2008年1月11日,阜康市三工河乡民间艺人将早已失传的哈萨克族民族舞蹈天鹅舞又重新搬上舞台,使这一古老的哈萨克族传统舞蹈又焕发出昔日的光彩。由于学传统《天鹅舞》的人越来越少,天鹅舞在三工河乡已经失传。为了挖掘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三工河乡民间艺人打听到米泉市白杨河乡有位76岁的老民间艺人会跳天鹅舞,于是,他们找到这位老艺人,虚心求教。经过多方面的挖掘整理,三工河乡民间艺人将这一失传的舞蹈进行还原,并搬上了舞台,使天鹅舞又有了新的接班人。

民间盛行

“白色的天鹅,灰色的天鹅,湖泊上天鹅双双对对,我的女儿远嫁他乡,幸福的像湖面上的天鹅,成双成对永不分离”。抑扬顿挫的蒙古短调唱起来,66岁的蒙古族妈祖鲁加微闭双眸。这是一首出嫁歌,蒙古族女儿出嫁当天,妈妈送给女儿最美好的祝福。祖鲁加老人是阿勒泰市汗德尕特蒙古民族乡的老艺人,一生有六个孩子,并收养了两个女儿,如今,四个女儿已经出嫁,尚有一个女儿待嫁。每出嫁一个女儿,老人都会深情地唱起这首出嫁歌。老人说,唱出嫁歌的同时,会有人跟着跳起诙谐的天鹅舞。说话间,老人的爱人老布生拿出一个道具来,这是一个天鹅长长的脖子,下方有一个木制的手柄,祖鲁加老人拿起道具进入里屋,过了一会,只见里屋炕上有一只硕大的“天鹅”。祖鲁加老人全身被棉衣包裹,伸出一只手抓着道具,在老人自哼自唱的曲调中,“天鹅”也开始翩翩起舞,一会昂首阔步,一会梳理羽毛,一会左顾右盼,惟妙惟肖。

祖鲁加老人表演完毕,告诉记者,天鹅舞应该是年轻人的舞蹈,但是,年轻人都不愿意学这种传统的舞蹈了。她还记得,在她小的时候,当草原上的草没过膝盖,当羊儿肥马儿壮的时候,家中的一个亲戚结婚,当出嫁歌声起,一个很大的天鹅,慢腾腾地扭着屁股走着,周围围着一群小孩子,跟在后面嬉戏,此时,一只灵巧的天鹅也出现了,孩子们高兴地喊着:“天鹅成对了,天鹅成对了。”一对天鹅在人群中起舞,共同祝福新人的好姻缘。传统节日、春节或是蒙古族人最重视的射箭比赛前,青年男女都会从家中拿着羊皮前来参加,当托布尔秀的琴声响起,青年男女们纷纷将羊皮披上身,蹲下身子,蜷缩起来,拿着天鹅道具,互相嬉戏,宛如一个天鹅的盛会,如果正好在水边,“天鹅”们会纷纷跳进水里,只将头露出水面,在托布尔秀的伴奏下,唱着赞美天鹅的歌曲,部落中的男女老少都会围聚一堂,共同观看部落中的“天鹅”起舞,共同享受其中的无限乐趣。

舞动湖面

每年一入冬,三门峡水库的湖面上就会飞来大群的天鹅,点缀着冬季的三门峡,也引来了八方的游客。如今一提起三门峡,人们都知道她已经变成了一个天鹅之城。冬季的一天,天气特别的晴朗,和几个好朋友,跟着妈妈到开发区去看天鹅。来到黄河边才看到,和我们一样来看天鹅的人真不少!,石头的妈妈指着远处的白色小点说:“快看,那么多天鹅。”大家都顺着她手指的方向望过去,啊,真的,沿着黄河的南岸,疏疏密密的白点,好多啊,在蓝天的下面,在水波得映衬下,那白色特别的明亮,我们都拿出带着的望远镜向天鹅停留的地方看过去。从望远镜里面我能清楚的看见一对天鹅在停在水面上,他们交颈私语的样子,一定是一对天鹅夫妻吧,向旁边一看,有小天鹅在水上浮水,还不时的把头伸到水里找东西吃,一会儿,它向那两只天鹅游过去,在他们身边绕来绕去,其中一只大天鹅用头去碰了碰小天鹅的头,小天鹅又开心的游走了。我忽然明白了,它们是一家,看着他们那么和睦、平静的生活,真为他们高兴。

“快看,天鹅飞起来了。”不知是谁喊了一声,大家都不由得跟着看过去,好多只天鹅大概是在水中停留的时间长了,也许是为了向人满展示它们飞翔的优美姿势,只见它们展翅飞离水面,在望远镜里还能看到它们起飞时带起的水花,真美!难怪古今中外那么多人被天鹅的优美身姿折服,我忽然想起电视里看到的四个小天鹅的舞蹈,那种艺术之美和眼前的纯朴的自然美都给我留下很深的印象。天鹅在天空飞行,洁白的羽翼有力的扇动,很快它们就消失在远方水天相连的地方了,速度那么快,难怪它们能穿越千山万水,寻找到适合自己生存的家园。

天近中午了,河岸上的游人越来越多,大家都赞叹着天鹅的美,我低头看见地上有许多的玉米,开始我并没有在意,随着大家向前走,发现每隔一段都会有一些玉米撒在地上,拉拉妈妈的手问:“妈妈,这是什么。”“这是人们给天鹅投放的食物啊。”妈妈笑着回答。哦,明白了,天鹅是人类的朋友,人们怕远方来的客人到达这里的时候找不到食物,特意为他们准备了美餐,那天鹅也一定感觉到了人们的友好,感觉到这里可以做它们的家园,所以它们就年年回到这里了。回来的路上,大家兴高采烈的议论天鹅的美丽,天鹅的优美舞姿也在我脑海里面一幕一幕的清晰的展现,我多希望能年年看到它们,希望天鹅一定会年年回来,因为这里就是他们的家园啊。

打造天鹅舞

邛崃即将拥有自己的天鹅舞翩翩。为丰富古镇旅游产品,发挥黑天鹅繁育基地落户古镇的优势,该局正协同养殖企业,倾力包装黑天鹅湿地公园。方案已经确定,项目建设不日将启动。

借势古镇丰富旅游产品

黑天鹅繁育基地地处平乐古镇东乐村九组,紧邻天台山环线,距古镇景区仅1公里路程。据介绍,繁育中心现有200只青年鹅,孵化房正在建设中。记者现场看到,从公路主干道连接养殖场的只有一条约200米的毛坯机耕路,目前尚未形成景区氛围。基地建设方——鸿盛农业科技公司负责人何勇坦承,基地除了天鹅,暂时还没有看点。对于打造黑天鹅湿地公园,基地建设方充满信心,“古镇正在积极拓展核心区空间,游客人数呈几何级数增长,客源优势明显。并且邛名高速即将修建而且在平乐有快速出口,将大大缩短成都至平乐的时间,黑天鹅湿地公园丰富古镇旅游产品,开发前景良好。”平乐景区管理局局长李志认为,除了丰富平乐古镇旅游产品外,湿地公园更大意义在于,扩大黑天鹅基地影响,拉动其生产和销售,从而带动周边农户调整产业结构发展旅游经济。

集观赏体验科普于一身

据李志介绍,该项目目标是建成四川惟一以黑天鹅为旅游吸引物的小型湿地公园。公园大致分为景观区、服务区、文化区、养殖区。据悉,在主体项目上,将在现有两个水域的基础上,堆土成山,形成孵化区、幼鹅区、成鹅区、其他天鹅区和游客体验区。做到区域之间有水系联通,摆放小竹筏或江南采莲用的小木盆,既作景观用,又方便少儿游客体验。水域边将建特色鹅舍,作为自然孵化区。幼鹅区将用绿色水生植物芦苇隔开,游人可远观。成鹅区设置木桥步道。体验区将栽种较高的湿地植物如芦苇,游客可近距离接触天鹅,摄影和喂食。在公园服务区,将修建观景平台和购物房、餐厅等,游客在这里可购买黑天鹅相关产品。服务区房屋建筑皆为木质民居风格,以茅草屋顶为主,体现川西农家风味。此外,园区还将配套建设科普区,展示以天鹅为主题的摄影作品,并以标本或图片的形式展示天鹅从蛋到幼鹅再到成鹅和配对的过程,介绍黑天鹅的观赏、食用和药用等各种价值。李志透露,规划尽可能体现湿地园林的野味,道路尽量保持现有田坎,自然石材、卵石、防腐木材、茅草、野生植物将成为主要建材。特别是园中将栽种大量斑竹、芦苇、垂柳等较高大植物,配以莲花高笋等湿地植物点缀,加上有狭长的水域,将给人一眼望不穿的神秘感

艺术文化

赫哲族有丰富多彩民间文学。流传最普遍的“依玛坎”是一种口头相传的民间说唱文学,其故事内容大多能说唱许多天,大部分是歌颂英雄与复仇事迹、民族的兴衰,以及纯真的爱情等,唱词押韵合辙。说唱时,须按故事的基本内容和词句背诵,不能随意添加。在民间还流传着“说胡力”,它是寓言、童话、神话、传说与民间文学的通称,内容丰富多彩,形式短小活泼,通常是老人对儿童讲述,对儿童有启发教育意义。赫哲族的音乐也很有特点,其特有乐器称为“空康吉”和“口弦琴”,前者已失传,后者至今仍有人能演奏。

赫哲族的图案艺术非常发达,他们常常在用鱼皮、兽皮制作的衣服、鞋、帽、被褥上,绣制各种云纹、花草、蝴蝶及几何形图案等。在餐具、桦皮制品上雕刻各种二方连续纹样、云纹、山水、花朵、鸟兽等,形象生动,造型美观别致。妇女们在衣襟、披肩、腰搭、帽子、裤腿等处用彩线刺绣的花纹、图案更为精美。尤其是日用品上的彩绣如“雄鸡衔花”、“花篮与莲藕”等图案,构图新颖别致,格外精彩。赫哲族在不同制品上刺绣、接拼的各种花纹图案,以其独特的形式,从不同角度反映了赫哲族人民的聪明才智和审美的群体意识。赫哲族的图案艺术吸收了汉族图案艺术的精华,并不断创新,既富有本民族气息,又能反映本民族生产、生活特点,极富民族特色,是中华民族刺绣、图案艺术宝库的重要组成部分。

赫哲族有语言,无文字。长期以来,只有民间文学。作家文学是解放后才发展起来的。乌.白辛是解放后成就卓著的第一位赫哲族戏剧家。他先后改编创作了20多部歌剧、话剧和电影文学剧本。影响较大的有话剧和电影文学剧本《冰山上的来客》、《赫哲人的婚礼》,歌剧《好班长》、《焦裕禄》、话剧《黄继光》、《雷锋》等。其中《赫哲人的婚礼》是赫哲族新文学的代表,也是当代文学史上由赫哲族戏剧家写的第一个反映我国人口最少的民族的生活和历史的剧本。他成功地将“伊玛坎”演唱形式贯穿于全剧,运用于话剧创作,丰富了我国当代戏剧的题材内容,并用民族形式传统手法相结合,对话剧民族化作了有益探索。

相关歌曲

天鹅之舞

当生命降落在湖里那一刻

便开始了我无法改变的命运

我这身洁白羽翼、高雅舞姿

注定要为世人的欣赏无法停歇

舞动啊,舞动啊

在岁月里日日夜夜地舞动啊

舞动啊,舞动啊

在生命结束的那一刻也舞动啊

转瞬就走过了一遭,舞过了一世

人们记住了天鹅之舞,

却决不知道当中的小小白天鹅

我不介意,从不要求世人记得我

只要世人知道天鹅舞就是我的荣耀

最后的天鹅舞

你抖动了最后一下翅膀

谢了幕,

我的掌声是寂寞的

像沉默不语的湖;

最美丽的总是最短暂,

只能轻轻拥有

却无法留住,

只能把我的心快速冷却

将你飞走一霎那的舞姿凝固。

你跳的只是漫不经意的一段舞,

对于我,却再也找不到归宿。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