巩珍

更新时间:2024-05-01 10:36

巩珍(1371-1457),字国宝,号养素生,明朝应天府江宁人。士兵出身,后升为幕僚。明宣德六年(1431年)至宣德八年(1433年)被提拔为总制之幕(相当于秘书)随郑和下西洋。宣德九年(1434年)著《西洋番国志》一书纪录郑和船队所经过的二十个国家,内中记述了各国的风土人情以及中国与亚非各国人民友好关系史上重要的一笔。这本书不仅引人入胜,也对中国的航海史及中国文化史作出了重要贡献。南沙群岛中有为纪念他而命名的巩珍礁

人物生平

巩珍出生于大明洪武三年(1371年)。巩珍追随燕王朱棣起兵灭元,甘为士卒。永乐三年(1405年),郑和下西洋时,巩珍踊跃报名,招聘为下西洋将士部伍。郑和第七次下西洋时,曩拔巩珍为总制幕僚,职任掌书记。巩珍跟随郑和船队下西洋,先后到访二十个国家,巩珍就将这二十个国家的所见所闻记录下来,撰成一部书,题名为《西洋番国志》。

巩珍从西洋返国以后,曾一度寓居北京,后迁居南京,直到终老,以后的事迹,未见史料记载。清代乾隆年间修撰的《四库全书总目提要》中有《西洋番国志提要》一节,注明巩珍为“应天人,其仕履始末未详。”北京大学向达教授在1959年《校注巩珍<西洋番国志>序言》中也说:“巩珍,字无考,据自序知号养素生。……其余无可考。”

主要成就

1434年2月,巩珍根据自己的见闻,编著刊印了《西洋番国志》一书。此书和郑和的另两个随行人员马欢所撰的《瀛涯胜览》及费信所撰的《星槎胜览》并称为记载郑和下西洋史实的三部最初史料。巩珍在书中还收录了永乐至宣德的敕书三通,是研究郑和下西洋准备工作的重要文献。此外,巩珍在自序中还记述了船队出航时用水罗盘测定方向,于川泽及滨海港汊中汲取淡水,及出航船舰的“体势巍然,巨无与敌,篷帆锚舵,非二三百人莫能举动”等许多情况,均为研究郑和下西洋史事及明代初年我国航海事业提供了重要材料。《明史·外国传》即主要依据巩珍的《西洋番国志》一书修撰。清代著名藏书家钱曾在《读书敏求记》中盛赞巩珍的《西洋番国志》一书“叙事详核,行文赡雅,非若《星槎胜览》等书之影略成编者。”虽然这部具有重要史料价值的《西洋番国志》曾湮没数百年,但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天津著名古籍收藏家张叔弢先生将所藏全部善本书捐献给北京图书馆,其中即有巩珍所著的《西洋番国志》,后经中华书局据之校注出版。

轶事典故

1431年1月19日(明宣德五年闰十二月六日),南京下关(当时称龙湾)江面巨大的舰船上,明朝钦差正使总兵太监郑和率领全体人员,庄重地向南京人民告别,第七次出发远航外洋。庞大的随行队伍中有一个年仅十六、七岁,名叫巩珍的青年。巩珍生长在南京,从童稚时就经常谛听人们传颂三保太监郑和下西洋的盛事,还曾几次和小伙伴们一起,跑到下关江边迎送郑和船队的往返。“年甫出幼,备数部伍”的巩珍,因为做事勤快、学习刻苦,得到上司的赏识,从一个战士“拔擢从事于总制之幕”,担任文书工作,而且奉派参加了郑和第七次远航的船队。一路上,碧波万顷,“水天连接”、“惟观日月升坠,以辨西东,星头高低,度量远近”。有时,“烈风陡起,怒涛如山,危险至极。”巩珍虽初涉险途,却处之泰然。他随同郑和先后访问了占城、爪哇、旧港、满剌加、苏门答腊、锡兰、古里及忽鲁谟斯等二十余国,“往还三年”,直到1433年7月22日,才平安地返抵出发地南京。

巩珍这次随同郑和远航,对各国的山川形势、人物风俗、物产气候等,都一一作了忠实而详尽的记录,为后人提供了一份极其珍贵的历史资料。正如他本人所说:“凡所记各国之事迹,或目及耳闻,或在处询访,汉言番语,悉凭通事转译而得,记录无遗。”在他回国的半年多后,即于1434年2月,他根据自己的见闻,编著刊印了《西洋番国志》一书。

个人作品

诗歌

南京地方文献《金陵诗征》(清代学者朱绪曾编纂)卷十三收录巩珍的诗一首,题为《卢龙山夜眺》,诗曰:“北斗挂城头,长江日夜流。狮王蹲不动,鲸吼海天秋。”

著作

内容

巩全书二十则,卷首收有未见于他书的皇帝敕书三通。《西洋番国志》在条目篇章设置、顺序、国家地区的译名等方面与《瀛涯胜览》一样,在内容上也与《瀛涯胜览》基本类同。《西洋番国志》的文笔要好一些,如同钱曾说它“叙事详枝,行文瞻雅”(《读书敏求记史地舆图》)《西洋番国志》成书最早,早在“宣德九年(1434年)(便)编次成集”(同上)。但可能因它(他)依赖于通事(很可是马欢)的翻译记录,如他自己所说“汉语番言,悉凭通事转译而得,记录无遗”(《自序》),研究性稍逊一筹。故写成后长期未刊,未能流行,以致于学界都以为它失传亡佚了;一直到解放前夕发现手抄本,解放后才由向达先生整理校注,1960年由中华书局出版铅印本;2000年,中华书局又把向先生校注和整理的《西洋番国志》、《郑和航海图》、《两种海道针经》三种书合成一本再版重印。

价值

《西洋番国志》的价值一方面在于比勘对校等;一方面在于它独有的巩珍自序和所附的三通皇帝敕书。例如《自序》中提到的指南针—水罗盘的航海应用:“皆斫木为盘,书刻干支之字,浮针于水,指向行舟”。又如谈到的宝船和水船的情况:“其所乘之宝舟,体势巍然,巨无与敌,蓬帆锚舵,非二三百人莫能举动”。“水船载运,积贮仓舟者(储),以备用度”──已成为今日耳熟能详的常见引文。《西洋番国志》译成英语似可译成The Annals of the Foreign Counties in the Western Ocean。

目录

校注巩珍西洋番国志序言

西洋番国志自序

勅书

诸番国名

占城

爪哇国

满刺加国

哑鲁国

稣门答刺国

那孤儿小邦

黎代小邦

南浡里国

锡兰国

小葛兰

柯枝国

古里国

溜山国

祖法儿国

阿丹国

榜葛刺国

忽鲁谟廝国

天方国

附录一

巩珍西洋番国志一卷 钱曾读书敏求记史地舆图

西洋番国志提要 西库全书目提要卷七十八史部地理头存目七

西洋番国志跋 彭元瑞知圣道读书斋跋尾卷一

附录二

李至刚撰郑和父马哈只墓志钩

郑和在锡兰所立碑

永乐十五年郑和于泉州回敎先肾冢行得石刻

长乐南山寺天妃之神灵应记

祝允明前闻记下西洋

附录三

星槎胜覧瀛涯胜覧西洋番国志三书篇目封照表

16-17世纪之“东西洋”略图

巩珍礁

巩珍礁(Gongzhen Jiao)在北纬10度43分,东经116度10分范围内。为177-安塘滩中一珊瑚礁。位于177-安塘滩 西南侧,在161-火星礁 与179-鲎藤礁中间,西距158-马欢岛 20海里,南距179-鲎藤礁 4海里。1983年公布巩珍礁为标准名称。巩珍是中国明代航海家,南京人,宣德五年郑和下西洋时为其幕僚,往返三年,历国数十,几经南海,著《西洋番国志》,后人为纪念巩珍,故名。有些外文图书称为Baker Reef.。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