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者

更新时间:2024-06-13 16:28

张者,本名张波,男,汉族,1967年出生,曾就读于西南师范大学中文系、北京大学法律系,获法律学硕士学位。国家一级作家、重庆市作家协会主席。

个人履历

1967年出生在河南,二岁时父母去新疆支边

1975年前往新疆寻找父母;

1984年前往重庆求学;

1984年-1988年就读于西南师范大学中文系;大学期间开始写作,发表过诗歌、散文作品。

1988年-1995年在《经贸世界》杂志社工作,先后任编辑部主任,经宣部主任,记者部主任;开始发表小说,以中篇小说创作为主。

1995年到北京,为《经贸世界》杂志社工作驻京办事处主任;

1996年-1999年就读于北京大学法律系,获法律学硕士学位;开始创作长篇小说。

1999年-2001年在《红岩》文学杂志社工作,为驻京代表;

曾任重庆市作协副主席。

2024年6月,任重庆市作家协会主席。

职务任免

2024年6月12日,重庆市作家协会第五届主席团第六次会议举行,张者当选重庆作协新一届主席。

主要作品

2002年出版长篇小说《桃李》;

2003年出版长篇经济学访谈录《谏言》;

2004年出版长篇文化访谈录文化自白书

长篇小说《零炮楼》

中篇小说集《朝着鲜花去

中篇小说集《或者张者

2021年,在《当代》杂志第2期发表短篇小说《虚构的花朵》。

获奖记录

2002年,张者创作的中篇小说《唱歌》中国小说排行榜亚军,

2006年长篇小说《桃李》获重庆文学奖,

2008年长篇小说《零炮楼》获重庆文艺奖,

2008年获庄重文文学奖,长篇小说《老风口》2009年中国小说排行榜亚军、2010年小说月报第十四届百花文艺奖、2011年第八届茅盾文学奖入围,2015年长篇小说《桃夭》获《当代》长篇小说年度全国5佳。

2022年8月25日, 短篇小说《山前该有一棵树》荣获第八届鲁迅文学奖短篇小说奖。

出版图书

人物影响

张者因《桃李》声名鹊起。这部以校园为背景的长篇因其中故事涉及北大而引起议论。尽管他在书中尽量淡化故事发生的场景,但还是没能逃脱干系。而过去的校园小说是很难得到大家认同的。作品出版仅一个月,就被翻译成日文,通过图书进出口公司售出日文的版权,欧美版权都在洽谈中。这是张者没有想到的,因为他问过周围的作家包括阿来虹影等,作品版权卖到国外的,都没有这么快。他感慨地说,全球化果然不同了!另外,有5家知名的影视公司找到张者要求买断《桃李》电视改编权,并且开价不低。其实在写作《桃李》时,张者面临毕业,心态并不沉着,对于作品的市场价值文学价值毫无信心。于是先写了几个中篇,没想到很快在几家刊物发表并被转载,反响强烈,给张者很大的信心,最后完成了30万字的长篇。

关于《桃李》的电影改编也陆续有公司来谈。张者非常慎重,表示不会像电视剧改编那么快就决定。他最近全力以赴地看古今中外最经典的电影,很奇怪地发现似乎没有一部真正反映知识分子的电影。他认为出演《围城》男主角的陈道明是最有内涵的男演员,演知识分子极有优势。而且在写作《桃李》的过程中,张者的脑海中总不知不觉地浮现出陈道明的形象。目前,他与陈道明已有直接的电话联系,张者说:“他要演主角‘老板’肯定合适,我认为他是中国男演员中最能演出丰富内心世界的演员。”

写完《桃李》后,张者不会再涉及校园题材,他认为作家应多准备几种语言方式和体裁方式,下一部他将写一部以新疆为背景的长篇。他曾在新疆生活了八九年,在大学时他就酝酿写一部有关第一次西部开发的作品,担心自己把握不好没敢动笔,现在已经成熟了,再不写会憋得难受。这部暂定名为《老风口》的长篇还将与人民文学出版社合作。如果说写校园题材像轻灵一剑,那么《老风口》将是沉重的一刀,完全改变他的写作方式和语言方式。张者说,现在站在反思的角度写,会对西部开发具有启发的意义。

社会评价

他,接近人文,但在人文中又寻找人文以外的东西;他,应该是个不甘平庸的文字工作者,在不断探寻中发现真正自己需要的精神;他,敏感深思,幽默俏皮,另类求变;众多笔触中支撑起他多角度的目光。他,就是张者。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