灰干苏铁

更新时间:2023-04-22 15:53

灰干苏铁( Cycas hongheensis S. Y. Yang & S. L. Yang ex D. Yue Wang)是苏铁科苏铁属植物。树干高5-7米,直立,有时分枝,基部膨大,树皮纵裂,光滑,灰白色。鳞叶被针形,坚硬,顶端刺尖,腹面光滑,背面密被黄褐色短线毛,羽叶“V”字形开展;羽片40-60对,对生或近对生,幼时被黄褐色绒毛,后逐渐脱落;叶柄中部以上具6-22对短刺,边缘反卷,革质,上面淡绿色,有光泽,下面黄绿色,中脉上面平,下面隆起;羽片微翘成龙骨状,叶柄、叶轴均被黄褐色短柔毛。

植物学史

杨思源、邓国永及顾祖扬于1990年赴中国云南引种考察时,在开远市郊山地苗圃引栽的数种苏铁中发现有一种羽片窄而稍反卷,树干光滑,基部稍膨大,较为特殊的苏铁;1992年杨思源、巴达日乎等再次赴开远,在苗画主人董法林的配合下找到了该种苏铁的野生产地,发现生境非常炎热干燥,该种苏铁成群落分布,大部分树于已被砍断,但仍长出很多萌蘖芽。羽叶似苏铁,树干似篦齿苏铁,但其它特征、生境、产地又明显不同,杨思源当时就确认为一新种,称之为“灰干苏铁”“保和苏铁”。由于没有采到大孢子叶等生殖器官标本,而未能发表。杨四林等在1994年在美国苏铁协会杂志首次把该种苏铁公布于世,以产地红河为模式产地,称之“红河苏铁”(Walters et al. 1994,Yang & Pu 1994),并在南非《非洲铁》杂志作了进一步形态描述(Yang & Yang 1994)。

形态特征

树干高5-7米,直立,有时分枝,基部膨大,主干直径可达1.5米,树皮纵裂,光滑,灰白色,有时具凸出的同心环,叶基仅在树顶宿存。鳞叶被针形,坚硬,长3-4.5厘米,基部宽10-15毫米,顶端刺尖,腹面光滑,背面密被黄褐色短线毛,羽叶长50-120厘米,“V”字形开展;羽片40-60对,对生或近对生,幼时被黄褐色绒毛,后逐渐脱落;叶柄长10-26厘米,中部以上具6-22对短刺,刺长1-2毫米,刺间距5-3毫米,中部羽片长7-16厘米,宽6-8毫米,边缘反卷,革质,上面淡绿色,有光泽,下面黄绿色,中脉上面平,下面隆起;羽片微翘成龙骨状,叶柄、叶轴均被黄褐色短柔毛。

近种区别

灰干苏铁树干光滑,灰白色,通常多分枝,近似于篦齿苏铁(Cycas pectinata苏铁(Cycas revoluta),但本种无茎顶绒毛,树干光滑,后者具茎顶绒毛、叶痕宿存。

产地生境

中国云南特有种,仅分布于云南元江流域的个旧市保和乡及黄草坝乡,范围十分狭窄。生于海拔300-800米石灰岩山地灌从中。主要的伴生植物有椭圆叶木蓝细基丸三叶漆火绳树毛叶黄杞山麻黄厚皮树总状花羊蹄甲朴叶扁担杆灰毛浆果楝深紫木蓝霸王鞭黄茅孔颖草地果大叶千斤拔等。耐干旱,根部过于潮湿或积水易腐烂。

分布区热量丰富,气候干旱,属于热河谷气候类型。年平均气温19.2-23.7℃,极端最低气温2.5℃,极端最高温40.5℃,年雨量805.1毫米,年平均相对湿度在69%,土壤为燥红壤、赤红壤。

主要价值

灰干苏铁对研究中国与东南亚的热带植物区系联系古植物地理都具有重要的科研价值;同时由于其羽叶较短、密集,树干高大挺拔,具有较高的观赏价值。

保护现状

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IUCN 2009年 ver 3.1)——极危(CR)。

列入《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CITES)——附录Ⅱ。

列入《中国物种红色名录》(2004年)——极危(CR)。

列入中国《全国极小种群野生植物拯救保护工程规划》(2011—2015年)。

列入《中国生物多样性红色名录-高等植物卷》(2013年)——极危(CR)。

列入中国《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名录》(2021年)一级。

截至2005年,分布面积约210公顷,集中分布于中国云南红河州境内。

长期以来,由于原生植被遭到严重破坏,生境变得十分干燥,许多植株逐渐枯死。由于其独特的观赏价值,遭到了十分严重的破坏,现存的植株儿乎都被砍过,仅留有残性,所以截至2005年研究人员都未见到其大、小孢子叶球。

分布区已经建立了红河苏铁保护区。建议加强管理,杜绝人为采摘树干上萌发的蘖芽,恢复植被,从就地保护和迁地保护等方面开展科学研究,以拯救这一即将灭绝的珍稀古老物种。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