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4-09-13 10:30

(1)筋,汉语一级字,读作筋(jin),本义指附着在骨上的韧带。 (2)同本义 [tendon] 筋,肉之力也。

现代释义

基本字义

筋jīn

⒈ 肌肉的俗称:筋力。筋肉。筋疲力尽。

⒉ 肌腱或附着在骨头上的韧带:筋骨。筋道(“道”读轻声)。蹄筋。

⒊ 可见的皮下静脉的俗称:筋络。筋脉。青筋暴露。

⒋ 像筋的东西:钢筋。橡皮筋儿。

基本词义

◎ 筋 jīn

〈名〉

(1) (会意。从肉,从力,从竹。因为竹多筋,故从“竹”。本义:附着在骨上的韧带)

(2) 同本义 [tendon]

筋,肉之力也。——《说文》

诸筋者,皆属于节。——《素问·五藏生成论》

强者在内而摩其筋。——《考工记·弓人》

劳其筋骨。——《孟子·告子下》

筋骨之强。——《荀子·劝学》

先折筋骨。——清· 方苞《狱中杂记》

筋骨尽脱。——清· 方苞《左忠毅公逸事》

(3) 又如:筋皮(筋骨与皮肉);筋厮锁(身体已肢解,只剩筋络相连。比喻山河破碎);筋血(精力与血汗);筋条(身体结实强健);筋马(筋骨强健而不过于肥壮的马)

(4) 肌肉的旧称 [muscle]。如:筋丝无力(没有一点力气);筋疙疸(凸出的肌肉)

(5) 静脉 [veins that stand out under the skin]。如:筋脉

(6) 类似或可比作肋的东西 [articles resembling tendons or veins]。如:叶筋;丝瓜筋;橡皮筋

(7) 加强物、加固物 [reinforcement]。如:钢筋

(8) 植物的脉络 [veins]。如:这菜筋多嚼不烂

古籍释义

康熙字典

〔古文〕竻《广韵》《集韵》《韵会》举欣切《正韵》居银切,𠀤音斤。《说文》肉之力也。从肉从力从竹。竹,物之多筋者。《礼·曲礼》老者不以筋力为礼。《周礼·天官·医师》凡药以辛养筋。《释名》筋,力也。肉中之力,气之元也,靳固于身形也。 《博雅》北方之美者,有幽都之筋角焉。

又竹名。《戴凯之·竹谱》筋竹,长二丈许,围数寸,至坚利,南土以为矛。其笋未成竹时,堪为弩弦。

药名。《本草》白茅根,一名土筋。

又姓,出《姓苑》。

又《集韵》渠焉切,音乾。大腱也。 《篇海》俗作䈥。

方言集汇

赣语:jin1

客家话:[沙头角腔] gin1 [东莞腔] gin1 [台湾四县腔] gin1 [客英字典] gen1 gin1 [海陆腔] gin1 [梅县腔] gin1 [陆丰腔] gin1 [客语拼音字汇] gin1 [宝安腔] gin1

粤语:gan1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