逆信使

更新时间:2023-09-07 03:27

神经信息的化学传递机制是从前一个神经元轴突末梢到下一个神经元的细胞核之间的化学传递链条,特点是沿着神经信息传递的方向传递。而反方向的化学传递物质,称逆信使。20世纪90年代初,世界上五个著名实验室报道,利用NADPH黄素酶(NADPH diaphorase)组织化学法和氧化氮合成酶(NOsynthesis enzyme)免疫组织化学法,对氧化氮(NO)合成位点、分布和作用靶进行了研究,提出了逆信使的概念。

氧化氮一直被看成有毒的简单无机分子,即神经毒剂芥子气。它在组织间具有极强的扩散能力,从其生成到发生作用的半衰期只有几秒钟。然而近年的研究表明,当突触后膜上的受体被激活后,钙离子通道门开启,大量钙离子流入突触后细胞内,使胞内钙离子浓度从平时自由钙水平(约50nmol),迅速上升到0.1μmol-1μmol,在钙-钙调素的作用下,活化氧化氮合成酶,在还原型辅酶Ⅱ(NADPH)的参与下,细胞内的精氨酸转化为瓜氨酸,并释放出氧化氮。生成的氧化氮迅速扩散,其作用靶是突触前的鸟苷酸环化酶(guanyly cyclase,GC),通过与此酶活性基团上的铁离子结合,使之活化,促使磷酸鸟苷酸环化为第二信使——cGMP。随后cGMP调节蛋白激酶、磷酸二酯酶和离子通道等信息传递的生化机制,,由于氧化氮合成和发挥作用所要求的钙离子浓度不同,决定其在兴奋的突触后细胞内生成,再手,‘散到具有自由钙水平的突触前成分,发生激活GC的生理效应。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