邪正

更新时间:2023-12-23 23:36

邪正,读音xié zhèng,汉语词汇,意思是邪恶与正直,出自《汉书·刘向传》。

解释

1、邪恶与正直。

2、星体偏离正常运行轨道为邪,不偏为正。

出处

《汉书·刘向传》:“今贤不肖浑肴白黑不分,邪正杂糅,忠谗并进。”

宋·苏轼 《学士院试定天下之邪正论》:“为《谷梁》者曰:成天下之事业,定天下之邪正,莫善於《春秋》。”

明·黄道周《节寰袁公传》:“公(袁可立)乃抗疏曰:‘夫卖直者退,则不直者进;沽名者斥,则毁名者庸。朝有不直、毁名之臣,则民生休戚、人品邪正,谁复为国家昌言乎?’”

清·卢文弨 《注序》:“又引之使略涉载籍之津涯,明古今之治乱,识流品之邪正。”

清·田兰芳《叙袁仲方(袁可立孙)甲子秋冬诗》:“且足下负人伦鉴而深于风雅,倘因言之离合,判其邪正得失,如量而予以言,余将藏之笥中。”

《汉书·天文志》:“其伏见蚤晚,邪正存亡……此皆阴阳之精,其本在地,而上发于天者也。” 颜师古 注引 孟康 曰:“伏见蚤晚,谓五星也。日月五星下道为邪。存谓列宿不亏也。亡谓恒星不见。”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