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琰铭

更新时间:2024-06-05 17:25

马琰铭,男,汉族,1972年9月出生在吉林省延边朝鲜族自治州安图县中共党员中国科学院院士吉林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吉林大学物质模拟方法与软件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主任,吉林大学计算方法与软件国际中心教授、主任。

人物经历

1972年9月,马琰铭出生在吉林省延边朝鲜族自治州安图县。

1991年9月至1995年6月,在延边大学物理系攻读学士学位。

1995年9月至1998年6月,在延边大学物理系攻读硕士学位。

1998年9月至2001年6月,在吉林大学超硬材料国家重点实验室攻读博士学位。

2001年3月至2001年8月,任吉林大学超硬材料国家重点实验室讲师。

2001年9月至2004年12月,任吉林大学超硬材料国家重点实验室副教授。

2002年4月至2004年5月,在加拿大国家科学院Steacie分子科学研究所做博士后。

2005年1月,任吉林大学超硬材料国家重点实验室教授。

2005年9月,任吉林大学超硬材料国家重点实验室博士生导师。

2006年,入选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国家级人选。

2006年6月至2008年4月,在瑞士苏黎世高等工学院从事博士后研究。

2009年11月至2009年12月,在日本理化学研究所(RIKEN)做访问教授。

2010年,获得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资助。

2010年5月至2010年7月,在香港大学物理系Daniel Tsui (Nobel Laureate)Fellowship做访问教授。

2011年4月至2011年5月,在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做访问教授。

2013年,入选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

2015年,入选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

2016年,入选国家“万人计划”领军人才。

2017年7月至2021年11月,任吉林大学物理学院院长。

2018年5月,任吉林大学计算方法与软件国际中心主任。

2021年9月,任吉林大学副校长。

2023年8月,入选2023年中国科学院院士增选有效候选人名单;11月,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主要成就

科研成就

马琰铭发现了高压下金属钠转变为绝缘体的奇异现象,确定了钠绝缘体高压相和锂半导体高压相的晶体结构,阐明了钠绝缘体化和锂半导体化的共性物理根源;金属的高压绝缘体化突破了固体高压金属化这一高压物理的传统观点和认识,使传统金属电子模型表现出了明显的局限性,推动了高压物理学的发展;创建了基于群体智能的CALYPSO结构预测方法,形成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软件,解决了在仅给定组分情况下确定高压相结构的理论难题,截至2017年10月,方法和软件被包括诺贝尔奖获得者美国科学院院士在内的56个国家和地区的1800余名同行广泛使用。

截至2023年1月,马琰铭在《自然》《物理评论快报》等期刊发表380余篇论文,总引用24,000余次。

人才培养

截至2017年10月,马琰铭培养的学生中,已有11名获得硕士学位,28名获得博士学位,他们毕业后就职于中国国内各行各业,已有3人入选国家优秀青年基金,5人成为大学教授。

荣誉表彰

社会任职

人物评价

马琰铭教授是中国高压物理研究领域的杰出人才,他长期工作在教学和科研第一线,为中国的高压物理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吉林大学物理学院评)

马琰铭教授在量子力学材料和分子模拟领域取得了突出成绩,他是国际量子力学材料模拟领域的一颗冉冉升起的新星。(沃尔特-科恩奖评选委员会评)

马琰铭教授为中国高压物理领域事业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中国共产党长春市委员会、长春市人民政府联评)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