谷丙转氨酶

更新时间:2024-05-11 16:50

谷丙转氨酶,全称为丙氨酸氨基转移酶,是一个最常用和最敏感的肝脏功能检测指标。正常情况下,人体血液中谷丙转氨酶的浓度很低,只有当肝脏细胞受到损害或肝细胞膜通透性增加时,才会导致血清中谷丙转氨酶浓度升高。谷丙转氨酶的正常范围是0-40U/L。

临床意义

ALT主要存在于肝脏心脏组织细胞中,当这些组织发生病变时,该酶活力增多。

一般以ALT超过正常参考值上限2.5倍,持续异常超过半个月,作为诊断肝炎的标准。慢性HBV感染者多有不同程度的免疫耐受性,ALT测定结果即使未达到此值,如长期迁延不降,也可诊断为肝炎,此种情况往往预示病情较严重。血清ALT测定对肝炎的诊断具有灵敏性高、特异性较差的特点。肝外许多因素可引起血清ALT活性增高,如营养不良、酗酒、心肌病脑血管病、骨骼肌疾病、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和胰腺炎等。此外,某些对肝脏有毒性的药物和毒物,如氯丙嗪异烟肼奎宁、水杨酸制剂、氨苄西林四氯化碳有机磷等亦可导致血清ALT活性增高。

正常参考值

0~40U/L(不同试剂盒和不同实验室其正常值有差异)。

指标偏高

丙氨酸氨基转移酶数值>40U/L即为升高,导致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增高最常见的原因是肝脏疾病,如:病毒性肝炎中毒性肝炎酒精性肝炎自身免疫性肝炎等。其中又以乙型病毒性肝炎最为常见。

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升高常见原因有非疾病因素及疾病因素两种情况,具体还应咨询医生进行解读:

非疾病因素

长期熬夜、劳累,长期吃烧烤、火锅、油炸油煎食物,特别是经常吃夜宵的人群,容易出现该指标的异常偏高,一般通过休息和注意饮食后复查,大多可恢复正常。

孕晚期妇女因内分泌和子宫压迫等原因,可导致该指标轻度升高,对孕妇和胎儿都没有影响,也无需进行特殊的治疗,注意饮食及休息即可。

生理因素

丙氨酸氨基转移酶指标升高疾病因素较多,其中病毒性肝炎、肝癌肝硬化胆汁淤积药物性肝炎等疾病最为常见。

病毒性肝炎:可引起肝脏细胞的损伤,而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在肝脏细胞内大量分布,当肝脏细胞受到损伤,导致丙氨酸氨基转移酶释放入血,会引起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升高。需要注意的是,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如在短时间内有明显升高,则提示肝脏组织有严重损伤、坏死,需要立即就医。

肝癌:肝癌组织会损伤肝细胞,造成肝细胞内的丙氨酸氨基转移酶释放入血,引起丙氨酸氨基转移酶的升高,但早期肝癌可能不会出现丙氨酸氨基转移酶的升高。

肝硬化:肝硬化发展过程中会造成肝细胞损伤,导致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升高。由于肝硬化是一个缓慢的过程,丙氨酸氨基转移酶的升高幅度一般是1-2倍,不会出现明显升高。

胆汁淤积:可造成肝脏内胆汁成分的过度堆积,对肝细胞及机体造成损伤,长期持续甚至会形成纤维化或肝硬化。这个过程中伴随肝脏细胞的损害,导致丙氨酸氨基转移酶的升高。

药物性肝炎:氯丙嗪异烟肼、部分抗菌药物等会引起药物性肝炎,造成肝细胞损伤,从而导致丙氨酸氨基转移酶指标升高。

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在多种情况下会升高,一般临床上当数值超过参考值的2倍以上即具有临床意义。

当发现该指标数值超过80U/L,则需要及时就医进行检查。

如果数值达到200U/L以上,应尽快就医以明确是否出现了急性肝炎。

如果数值达到了500U/L以上,此时情况已经较为严重,应立即就医进行检查和治疗。

如果数值达到了1000U/L及以上,属于危急值,多已经出现严重损害,必须立即就诊进行治疗。

当出现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偏高时,临床上一般考虑为肝脏疾病,如病毒性肝炎、肝癌、肝硬化、胆汁淤积、药物性肝炎等,需要配合医师进行实验室、影像学等检查进行排查:

病毒性肝炎

为了确定是否由病毒性肝炎引起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偏高,一般还需要进行肝功能血清酶、病毒性检查,如甲肝、乙肝、戊肝等病毒抗体、抗原的排查。

肝癌

为了明确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偏高是否为肝癌,一般还需要进行肝功能血清酶、肿瘤血清标志物、腹部CT、超声等检查,以明确诊断。

肝硬化

肝硬化会导致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偏高,为了确诊该病,一般还需进行肝功能血清酶、超声、CT等检查。

胆汁淤积

为了明确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偏高是否为胆汁淤积导致,需要进行其他肝功能血清酶、超声、CT等检查,方能明确诊断。

药物性肝炎

为了明确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偏高是否为药物性肝炎导致,需要进行病毒性肝炎相关的病原学检查除外病毒性肝炎、检测自身抗体等除外自身免疫性肝炎,以及排除酒精因素等多种因素的影响,结合患者肝损害前的服药史方可诊断。

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升高最常见于病毒性肝炎、肝癌、肝硬化、胆汁淤积、药物性肝炎等疾病,相关治疗措施如下:

病毒性肝炎

首先使用保肝药物,常见如还原型谷胱甘肽、复方甘草酸制剂等进行保肝治疗。其次根据不同的病毒学指标使用抗病毒药物,如干扰素恩替卡韦等可以抗乙肝病毒。危重患者需要采取人工肝和肝移植的方式治疗。

肝癌

首选手术治疗,如果不符合手术指征,可选择肝动脉介入栓塞,微波消融,射频消融,同时可以服用靶向药物抑制肿瘤细胞。如果合并有肝硬化最有效的治疗方式是肝移植。

肝硬化

首先去除病因,改善肝功能,保护正常肝细胞,同时预防和治疗消化道出血、肝性脑病等并发症。

胆汁淤滞

对于胆汁淤积的患者,首先积极治疗原发病,如通过手术等方式解除胆道梗阻。其次选用利胆药物和降脂药物,如熊去氧胆酸辛伐他汀

药物性肝炎

首先应停用可能使肝脏损害的药物,同时使用还原性谷胱甘肽、熊去氧胆酸、复方甘草酸制剂、N-乙酰半胱氨酸等药物进行治疗。病情严重的患者可能需要进行血液滤过治疗,以清除体内的毒素。

对于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升高的患者,予以适当的饮食调整,可以加快患者恢复,避免肝功能损伤的加重,具体建议如下:

对于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升高的患者,饮食建议以清淡、低盐、低脂为主。多食新鲜水果蔬菜,补充充足的维生素,忌辛辣刺激、油腻等食物,避免暴饮暴食加重肝脏负担。

主食的选择应以精制面粉、精米饭为主;蔬菜的选择以绿叶植物为主;蛋白质应以优质蛋白为主,如牛奶、瘦肉、豆制品、鱼等。

禁止食物:动物内脏、动物油脂、油炸煎烤食品、辣椒、浓茶、咖啡等。

除饮食以外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偏高日常生活还应该注意的事项包括:

保证充足睡眠,避免劳累,戒烟忌酒。

病情稳定后,可进行轻松工作,避免重体力、重脑力劳动。

病毒性肝病患者需有预防传染意识,避免他人交叉使用个人物品。

对于有原发疾病引起的该指标升高,应严格按照医生的指导治疗和用药,不能随意减少或增加药物。

保持乐观的态度和良好的情绪,避免焦虑和紧张。

进行适度的运动和锻炼,建议选择有氧运动,如慢跑、快走、骑单车等,运动量应根据自身情况,以微微出汗为宜。

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偏高大部分患者可以通过治疗或生活方式调整恢复到正常值范围(0~40U/L)以内。但应注意的是,晚期肝癌、严重肝硬化等难治愈疾病,容易出现丙氨酸氨基转移酶持续或反复升高。复查建议为前三个月每月一次,而后每三个月复查一次,一年后仍没有异常,可每年定期复查即可。

指标偏低

丙氨酸氨基转移酶的正常值为0-40U/L,小于0U/L称为指标偏低,但临床上不存在这种情况,故无意义。

注意事项

1.测定血清谷丙转氨酶时,应事先将底物、血清放在37℃水浴中保温,然后血清中加入底物,准确计时。

2.血清标本宜迅速与血块分离,及时测定,如不能立即测定,应置于冰箱内,但不能超过3天。溶血标本不宜测定,因细胞内酶的活性较高,会影响测定结果。

3.操作时应准确掌握作用时间、温度、pH值、试剂浓度以及试剂加入量,以免影响测定结果。

参考来源: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