吊钟花

更新时间:2024-04-09 22:41

吊钟花(Enkianthus quinqueflorus Lour.)是杜鹃花科吊钟花属落叶灌木或小乔木。小枝无毛;叶聚生枝端,革质,椭圆形、椭圆状披针形或倒卵状披针形,稀披针形;伞形花序无毛,下弯,花萼裂片卵状披针形或三角状披针形,花冠宽钟状;蒴果卵圆形,果柄直立;花期1-6月,果期3-9月。因其花朵下垂,细柔的花梗吊垂朵朵小花,如钟一样,故而得名“吊钟花”。

植物学史

因其花朵下垂,细柔的花梗吊垂朵朵小花,如钟一样,故而得名“吊钟花”。

形态特征

灌木小乔木,高1-3(-7)米;树皮灰黄色;多分枝,枝圆柱状,无毛。冬芽长椭圆状卵形,芽鳞边缘具白色绒毛。叶常密集于枝顶,互生,革质,两面无毛,长圆形或倒卵状长圆形,长(3-)5-10厘米,宽(1-)2-4厘米,先端渐尖且具钝头或小突尖,基部渐狭而成短柄,边缘反卷,全缘或稀向顶部疏生细齿,中脉在两面清晰,侧脉6-7对,自中脉羽状伸出,连同网脉在两面明显;叶柄圆柱形,长(5-)10-15(-20)毫米,灰黄色,无毛。

花通常3-8(-13)朵组成伞房花序,从枝顶覆瓦状排列的红色大苞片内生出,苞片长圆状椭圆形、匙形或线状披针形,膜质;花梗长1.5-2厘米,绿色,无毛;花萼5裂,裂片三角状披针形,长2-4毫米,先端被纤毛;花冠宽钟状,长约1.2厘米,粉红色或红色,口部5裂,裂片钝,微反卷;雄蕊10枚,短于花冠,花丝扁平,白色,被柔毛,花药黄色;子房卵圆形,有5条脊痕,无毛,花柱长约5毫米,无毛。蒴果椭圆形,淡黄色,长8-12毫米,具5棱;果梗直立,粗壮,绿色,长3-5毫米,无毛。花期3-5月,果期5-7月。

生长环境

吊钟花喜温暖、湿润,喜阳,忌炎热,喜半阴,怕渍水。喜富含腐殖质,排水良好的微酸性砂质壤土,黏重板结的土壤对吊钟花生长不利。生长期间要求冷凉气候,以10-15℃为宜;冬季要求阳光充足,能耐3-5℃低温,低于5℃会冻死;夏季高于30℃进入半休眠状态。

分布范围

吊钟花分布于中国江西、福建、湖北、湖南、广东(七娘山、南澳、排牙山、盐田(李勇011448)、梅沙尖(王定跃1482)、梧桐山(深圳考察队1419))、广西、四川、贵州、云南;越南亦有分布。生于海拔600-2400米的山坡灌丛中。

繁殖方法

吊钟花可用播种、扦插及压条繁殖。

栽培技术

栽培吊钟花应注意选择通风、凉爽,同时最好在上午有日照、下午自然荫蔽的地方,否则应进行人工遮阳。最好采用富含腐殖质的土壤,用庭园土、腐叶土、木屑以1:1:2的比例调制,并加入少量腐熟有机肥。生长季节,可适当追肥,则花枝繁茂。每天浇水1次,每次浇透。在夏季干燥时,更应注意水分的保持。但不要积水,积水易导致植株根部或叶的腐烂。在植株定植前,培养土中可混入骨粉、腐熟鸡粪等,生长期每半月施1次无机液肥,开花前施肥应偏重磷、钟肥。

主要价值

观赏价值

花型奇特美丽,花色白里透红,半透明,花冠晶莹欲滴。花梗长而下垂,花如簇簇小铃挂在灰白色枝条上,逗人喜爱,为优良观花、观叶植物。花期正值元旦、春节前后,中国华南各地将其含苞欲放花枝作切花,为点缀春节佳品,市场上称之为“吉庆花”,中国之国称之为“中国新年花”。

药用价值

吊钟花的花可以与绿茶加在一起泡,具有美容养颜、平肝明目的功效,对肾亏、肾虚引起的腰腿酸痛、四肢痉挛、尿频尿浊有一定的治疗效果。

植物文化

由于吊钟花的花朵生长在枝顶,有“高中科举”的寓意,从古到今都是吉祥的象征,人们希望孩子高考取得好成绩就将吊钟花带回家,所以吊钟花成为中国广东的年宵花卉。

保护现状

吊钟花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IUCN 2018年 ver 3.1)——无危(LC)。

吊钟花列入《中国生物多样性红色名录-高等植物卷》(2013年)——无危(LC)。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