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昂

更新时间:2024-08-07 13:00

唐文宗李昂(809年11月20日-840年2月10日),原名李涵,唐朝第十五位皇帝,唐穆宗李恒的次子,母为贞献皇后萧氏。

人物生平

拥立登基

李昂原名李涵,是唐穆宗李恒的次子,生母为贞献皇后萧氏。生于唐元和四年(809年)十月十日,长庆元年(821年),李昂被封为江王。

宝历二年十二月八日(827年1月9日),唐敬宗李湛被宦官刘克明、苏佐明等人所弑,并矫诏立唐宪宗李纯之子绛王李悟处理国事。十日,枢密使王守澄杨承和,神策护军中尉魏从简、梁守谦率领神策军、飞龙军攻入皇宫杀死绛王李悟和刘克明,随后前往江王府迎李昂入宫。十一日,李昂在宫内接见宰臣,请教如何处理军务国政等事。十二日,宰臣和百官三次上表请李昂登基。十三日,李昂在大明宫宣政殿即位。十六日,李昂正式临朝听政。尊母亲贞献皇后萧氏为皇太后。二十四日,李昂为绛王李悟举哀吊丧,停止朝政公务三天。

枢密使王守澄拥立李昂即位后,担任右军中尉的职务,握有神策军的控制权,一人兼掌军政二权,确立了在朝廷不可动摇的地位。

治理朝政

宝历二年十二月二十七日(827年1月28日),李昂放出宫女三千人,裁减宫廷教坊乐工、翰林伎师术士冗员一千二百七十人,放掉五坊豢养的鹰犬,停止进贡赤色绶带、雕镂器物以及金筐宝饰的床榻。

太和元年二月十三日(827年8月9日),李昂大赦天下,改年号为“太和”。免征京兆府本年夏税的一半,并赐爵给九庙陪位者子孙、立功将士,始封诸王后予一子出身。五月初七,李昂取消了宰辅大臣奏事由御史搜查后方许进殿的制度。

沧景之乱

太和元年三月初一(公元827年),横海节度副使李同捷在其父横海节度使李全略去世后,不待朝廷任命新的节度使就擅自担任留后,并遣掌书记崔从长和其弟李同志、李同巽入朝,请求归附。李昂赐其官,命天平节度使乌重胤担任横海节度使。李同捷抗命不从,李昂便命兖海、沧景节度使乌重胤、武宁节度使王智兴、平卢节度使康志睦、魏博节度使史宪诚、卢龙节度使李载义、义成节度使李听、义武节度使张璠各率本镇兵马讨伐李同捷。次年四月,李同捷兵败失地,被朝廷使节柏耆诛杀,传首京师长安,沧景之乱平定。

除宦失败

李昂为江王时,“喜读太宗《贞观政要》,每见太宗孜孜政道,有意于兹。”对穆宗、敬宗两朝宦官专权之弊政,“心愤仇耻,志除凶慝。”

李昂的祖父宪宗李纯、皇兄敬宗李湛均死于宦官之手,父亲穆宗李恒及李昂本人皆由宦官所拥立。因此,李昂即位后就欲尽诛宦官,为君父报仇雪耻。

太和四年六月,李昂开始谋诛宦官,但由于宦官身居皇宫之中,又掌控着禁军,李昂感到“九重深处,难与将相明言。”李昂见翰林学士宋申锡耿直忠厚,不结党营私,便招其一起商议除掉宦官。不久,李昂升任宋申锡为尚书左丞,随即又加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宋申锡位居宰相后,即开始诛除宦官,任命吏部侍郎王璠为京兆尹,并“密谕帝旨”,企图以京兆府兵诛杀宦官。但由于王璠走漏了消息,被宦官王守澄的门客郑注探听出来并告知了王守澄。于是王守澄决定先杀宋申锡,再杀李昂的弟弟,贤明有声望的漳王李凑

太和五年(831年),王守澄命令神策都虞候豆卢著持状向李昂诬告,声称宋申锡欲与人望甚高的漳王李凑谋反,李昂在被蒙骗下贬李凑为巢县公,宋申锡为开州司马。不久李凑与宋申锡先后忧愤而死。

李昂事后也很快知道上当受骗,但迫于宦官的压力无法为二人昭雪,此事直到开成元年(836年)九月,他才道出了隐情。这时宰相李石上奏说,宰相宋申锡忠直,为谗人所诬,窜死遐荒,未蒙昭雪。李昂听了,“俯首久之,既而流涕泫然”,并说:“此事朕久知其误,奸人逼我,以社稷大计,兄弟几不能保,况申锡,仅全腰领耳。”

这次谋翦宦官失败后,宦官更加专横,李昂更加感到愤恨耻辱,而且宪宗李纯被害后,凶手没有抓到,李昂虽然表面上宽容宦官,内心却实在不能容忍,准备将宦官斩尽杀绝,然而在位的大臣只顾保持禄位贪圃安逸,没有人愿意为此赴汤蹈火。因此,李昂暗中极力物色人物,以继续诛灭宦官。

谋诛宦官

李昂一心想铲除宦官势力,夺回政权,便从下层分别提拔了郑注李训为御史大夫和宰相作为心腹。李昂采纳郑注等人的谋划,杀了曾经参与杀害唐宪宗李纯的宦官陈弘志。随后又利用宦官之间的矛盾,任命王守澄部下仇士良为左神策中尉,掌管一部分禁卫军,以削弱王守澄的军权。接着,又削去王守澄的兵权,下令王守澄饮毒酒自尽。这时,郑注已经被任命为风翔节度使,李昂决定由郑注挑选几百亲兵,趁下葬王守澄全部宦官去送葬时,将他们斩尽杀绝。李训为了抢功,乘郑注去风翔搬兵之时,又与李昂商定改变原有计划,先下手杀尽宦官,再逐走郑注。

要诛除掌握禁军实权的宦官,就必须有一定的武装力量。李训举户部尚书王璠为太原节度使、大理卿郭行余为邠宁节度使,希望两人在赴镇之前,先召募若干兵卒,助除宦官;又以京兆少尹罗立言权知府事,太府卿韩约为左金吾卫大将军,刑部郎中兼御史知杂李孝本权知御史中丞,由他们募集一些吏卒以诛宦官。

甘露之变

太和九年十一月二十一日(835年),早朝于紫宸殿时,金吾大将军韩约奏报左金吾仗院内石榴树上夜降甘露。李训等建议天降祥瑞,又近在宫禁,皇帝宜亲往一看。于是,李昂前至含元殿,命宰相和中书、门下省官先往观看。官员们回来,奏称疑非真甘露。李昂乃再命宦官神策军左右护军中尉仇士良鱼弘志等,带领宦官去察看。

仇士良等至左金吾仗院时,见韩约惊慌失措,又发现幕后埋伏了武装士兵,慌忙退出。李训等本想以观看甘露为名,将宦官诱至金吾仗院,一举而歼灭之,这个计划失败。宦官退到含元殿,迫使李昂乘软舆入内宫。李训急呼金吾卫士上殿保驾,一面攀舆高呼“陛下不可入宫”。金吾卫士数十人和京兆府吏卒、御史台人约五百人登殿奋击,宦官死伤数十人。但这时李昂叱责李训,宦官也已将李训打倒在地上,抬着李昂进入宣政门,将门关闭,朝臣一时惊散。李训见事不济,出宫单骑走入终南山佛寺中。宰相王涯贾餗舒元舆不明真相,退到中书省等候文宗召见。

宦官挟持李昂退入内殿后,立即派遣神策军五百人,持刀出东上阁门,逢人即杀,死者六七百人。接着关闭宫城各门搜捕,又杀千余人。李训王涯贾餗舒元舆王璠郭行余罗立言李孝本韩约等朝廷重要官员被宦官杀死,其家人也受到牵连而灭门,在这次事变后受株连被杀的一千多人,史称“甘露之变”。

事变以后,李昂被宦官软禁。国家政事由宦官专权,朝中宰相只是行文书之职而已。宦官气势凌人,威胁天子,藐视宰相,欺凌朝臣有如草芥。李昂对此一筹莫展,只是饮酒求醉,赋诗遣悉。他对当值学士周墀慨叹,自己受制于家奴,境遇不如周赧王汉献帝,不禁凄然泪下。周墀听了也伏地流涕。

当宰相郑覃李石对宦官们指出李训、郑注也是宦官所引荐,昭义军节度使刘从谏上表为王涯贾餗鸣冤并斥责仇士良后,仇士良有所忌惮而收敛,李昂君臣也得以行使一些权力。

患病去世

文宗曾有意立敬宗长子晋王李普为太子,但李普夭折,文宗追封其为悼怀太子。后立自己的长子李永为太子。庄恪太子李永死后,文宗曾立敬宗幼子陈王李成美为太子,但未行册礼就病重了。

开成五年(840年)正月初一,李昂抑郁成病,不能下床,便命枢密使刘弘逸、薛季棱叫来宰相杨嗣复李珏二臣,嘱咐他们辅助太子监国。仇士良鱼弘志得讯,于当天晚上就伪造遗诏,废太子为陈王,立颍王李炎皇太弟,负责处理军国大事,并带李炎登上朝堂接见百官。李昂闻知也无可奈何,群臣更是没人敢反对。正月初四(2月10日),李昂在长安大明宫太和殿驾崩,享年三十三岁。谥号元圣昭献孝皇帝,庙号文宗,葬于章陵

为政举措

政治

李昂深知两朝之弊,看到了穆宗、敬宗的荒淫游乐造成的朝政紊乱,即位后就立刻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以恢复统治秩序。首先将在宫中没有职位的宫女悉数遣散,放出三千人。裁减宫廷教坊乐工、翰林伎师术士冗员一千二百七十人,放掉五坊豢养的鹰犬,停止进贡赤色绶带、雕镂器物以及金筐宝饰的床榻。

李昂即位后,不好女色、厉行节俭。为革除奢靡之风,于大和四年四月十八日(830年5月14日),发出名为《申禁车服第宅逾侈敕》的诏令,主要强调“俭以足用,令出惟行”。并令尚书左仆射王涯主持这项任务,王涯在综合各部门意见的基础上,依据律令格式,结合现实情况,拟成一个《准敕详度诸司制度条件》,内容包括服饰、车马、导从、住房、器用等多个方面,对于官员各依品秩高低、职事繁简的不同待遇,皆有具体的限制性规定。大和六年十月七日(832年11月3日),该《制度条件》经李昂诏准生效。大和七年(833年)八月,李昂又诏令“百官士族”必须遵守这个制度,“如有固违,重加黜责”。

法律

安史之乱以后,唐朝政治、经济、社会关系的变化使封建法制遭到不断的破坏,刑法或废弛或酷滥,动摇了唐代的法制基础。李昂在其执政期间,为解决上述问题,采取了大量积极的措施。

以法治吏是李昂刑法措施的一项重要内容。李昂意识到恢复有序的司法制度关键在于以法治吏,针对“诸司刑狱例多停滞”和“京城百司及府县禁囚,动经岁月,推鞫未毕”之现状,李昂分别采取了两项措施:一是“委尚书左右丞及监察御史纠举以闻”,以此杜绝司法官员玩忽职守的失职行为,从而提高办案效率。二是“委裴元裕选强明御史三两人,各本司分阅文按,据理疏决闻奏。如官吏稽慢,具名衔闻奏”。即对推延时日的官员,追究其法律责任。

唐代的答刑沿用隋制,分为五等。虽唐太宗时期废除,但在唐朝中后期再次被启用。李昂在周览国史时,对太宗“不得鞭背”之诏极力赞同,太和八年(834年)四月敕云:“朕恭承丕业,思奉贻谋,言念于兹,载怀侧隐。其天下州府,应犯轻罪人,除罪状巨蠹,法所难原者,其他过误罪及寻常公事违犯,并宜准贞观四年十一月十七日制处分,不得鞭背。”禁止对轻罪人施以鞭背的酷刑,避免了以重代轻的刑罚处分,在一定程度上克服了刑罚的野蛮性,从而有利于受刑者的恢复,对保护轻罪受刑者的生存及生产能力是具有积极意义的。这在唐后期刑罚酷滥的形势下﹐无疑对维护封建法律的统一性和严肃性,对缓和日趋紧张的社会矛盾,发挥了不可忽视的作用。

文学成就

李昂为人恭俭儒雅,听政之暇,博通群籍。曾经说:“若不甲夜视事,乙夜观书,何以为人君。”每到策试进士,常常自拟题目。得到举试文人作品后,又亲自披览吟咏,终日忘倦。李昂常请学士讨论经义,较量古今。并喜欢与宰相讨论诗的工、拙,常吟诵杜甫的诗作《曲江》。李昂本人也擅长作诗,尤其喜作五言诗。王谠在《唐语林》中评价:“文宗好五言诗,品格与肃、代、宪宗同,而古调尤清峻。”《全唐诗》存其诗6首、联句2句。

历史评价

刘禹锡:“继体三才理,承颜九族亲。禹功留海内,殷历付天伦。调露曲常在,秋风词尚新。本支方百代,先让棣华春。月落宫车动,风凄仪仗闲。路唯瞻凤翣,人尚想龙颜。御宇方无事,乘云遂不还。圣情悲望处,沉日下西山。享国十五载,升天千万年。龙镳仙路远,骑吹礼容全。日下初陵外,人悲旧剑前。周南有遗老,掩泪望秦川。”

刘昫旧唐书》:①“昭献皇帝恭俭儒雅,出于自然,承父兄奢弊之余,当阍寺挠权之际,而能以治易乱,代危为安。大和之初,可谓明矣。初,帝在藩时,喜读《贞观政要》,每见太宗孜孜政道,有意于兹。洎即位之后,每延英对宰臣,率漏下十一刻……而帝以累世变起禁闱,尤侧目于中官,欲尽除之。然训、注狂狡之流,制御无术,矢谋既误,几致颠危。所谓“有帝王之道,而无帝王之才”,虽旰食焦忧,不能弭患,异哉!”②“昭献统天,洪惟令德。心愤仇耻,志除凶慝。未殄夔魖,又生鬼蜮。天未好治,乱何由息。”

欧阳修新唐书》:“文宗恭俭儒雅,出于天惟,尝读太宗《政要》,慨然恭之。及即位,锐意于治,每延英对宰臣,率漏下十一刻。唐制,天子以只日视朝,乃命辍朝、放朝皆用双日。凡除吏必召见访问,亲察其能否。故太和之初,政事脩饬,号为清明。然其仁而少断,承父兄之弊,宦官挠权,制之不得其术,故其终困以此。甘露之事,祸及忠良,不胜冤愤,饮恨而已。由是言之,其能杀弘志,亦足伸其志也。”

袁甫:“元帝、文宗,果断不用于斥邪佞,反用于逐贤人,此二君不识刚德之真。”

蔡东藩:①“文宗有心图治,终受制于家奴,有一刘蕡而不敢用,黜直言之士,增中官之焰,是而欲治安也得乎?”②“况文宗固欲除阉人,而反信阉人之诬构,庸昧至此,可胜慨哉!周赧汉献,原不是过矣。”③“唐至文宗之世,威柄已为宦官所握,文宗叹息流涕,自恨受制家奴,不如周赧汉献,情殊可悯,但亦未免自贻伊戚耳。一误于宋申锡,再误于李训郑注,用人不明,已司其咎,乃复暱幸宠妃,不善教子,骨肉且未能保全,遑问他事?至于权阉矫诏,擅立颍王,不能正始者,复不能正终,何莫非优柔寡断之所致也?”

王桐龄:“文宗号称令主,然优柔寡断,无知人之明,故对于贤臣,时常怀猜疑心;对于庸臣,时常怀钱牵就心;对于佞臣,时常怀试验心。中无主见,往往为小人所利用,反不若蜀汉后主明神宗之庸懦幼弱者,犹能恭己无为,任贤勿贰也。裴李诸贤不能久居政府者以此,甘露之祸所以酿成者亦以此也。”

吕思勉:①“文宗性恭俭儒雅,出于自然,每延英对宰臣,率漏下十一刻,其勤政如此。而其俭德尤为难及。且欲创建制度,率百官以俭朴,以挽奢侈之风,亦可谓难能矣。然不能除去宦官,以振纪纲,则终亦徒善、徒法而已。”②“文宗无过,所擢用诸臣,亦莫非公忠体国,起孤寒,有大志,感激主知,思以身任天下之重者。而卒见幽囚,遭屠戮,亦可哀矣。盖至是而天复骈诛,城社狐鼠,同归于尽之局定矣。毫毛不拔,将寻斧柯,岂不信哉?”③“顺宗、文宗,志除宦官同,能擢用孤寒新进之人亦同,然顺宗所用,皆东宫旧臣,相知有素,而文宗则拔自临时,此则文宗尤难于顺宗也。”④“文宗平横海,武宗平昭义。史家以为丰功,实则殊不足道,且皆竭蹶而后得之者也。”

轶事典故

一次,李昂将在长安南郊天坛举行祭祀。事前,有官员进献相扑的艺人,让他们为李昂专场表演。李昂说:“我正在清修齐戒,怎么适合观赏相扑之戏呢?”左右的人说:“以往都有这种旧例,而且他们已经在宫门外恭候。”李昂认为:“这大概是要领取赏赐。让他们面向外表演一下,就给他们赏赐吧,然后命令他们离去,我就不去了。”又有一回观赏斗鸡,有优伶一直称赞鸡又大又好。李昂说:“鸡既然这么好,就赏赐给你好了。”

一次,李昂在便殿召见六位学士,说起汉文帝的节俭,便举起自己的衣袖说:“这件衣服已经洗过三次了。”学士们都纷纷颂扬其节俭品德,只有学士柳公权闭口不说话,李昂留下他,问他为什么不说话,柳公权回答说:“君主的大节,应该注意起用贤良的人才,黜退那些不正派的佞臣,听取忠言劝戒,分明赏罚。至于穿洗过的衣服,那只不过是小节,无足轻重。”当时周墀也在场,听了他的言论,吓得浑身发抖,但柳公权却理直气壮。李昂听后,称赞他有谏臣风度,次日便下旨授柳公权为谏议大夫知制诰,仍任翰林学士,负责撰写诏书。

人际关系

参考资料

史料索引

《旧唐书》《新唐书》《资治通鉴》

影视形象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